嵌入式系统的网络接入技术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引言 | 第9页 |
·嵌入式因特网的兴起与发展 | 第9-11页 |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第9-10页 |
·嵌入式因特网系统的发展 | 第10-11页 |
·本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第2章 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入方案的选择 | 第14-21页 |
·Internet接入技术 | 第14-15页 |
·铜线接入技术 | 第14页 |
·光纤接入技术 | 第14-15页 |
·无线接入技术 | 第15页 |
·嵌入式Internet接入技术 | 第15-20页 |
·PC网关+专用网 | 第16-17页 |
·32位嵌入式微控制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 第17页 |
·嵌入式微控制器+虚拟软件包 | 第17-18页 |
·MCU+EMIT协议+emGateway协议 | 第18-19页 |
·嵌入式微处理器+网络控制器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网络接口芯片的功能与应用 | 第21-31页 |
·RTL8019主要性能 | 第21页 |
·RTL8019的结构与工作流程 | 第21-25页 |
·RTL8019的基本结构 | 第21-22页 |
·RTL8019的内部寄存器 | 第22-24页 |
·RTL8019的工作流程 | 第24-25页 |
·RTL8019芯片的基本操作 | 第25-29页 |
·芯片初始化 | 第26-27页 |
·接收数据 | 第27-28页 |
·发送数据 | 第28-29页 |
·RTL8019与以太网的接口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第31-45页 |
·系统硬件框图 | 第31-32页 |
·DSP芯片介绍 | 第32-36页 |
·TMS320VC5402的主要功能特点 | 第32-33页 |
·TMS320VC5402的结构特点 | 第33-35页 |
·TMS320VC5402的供电及接口设计 | 第35-36页 |
·存储器组织结构与设计 | 第36-37页 |
·系统的接口转换及逻辑控制 | 第37-44页 |
·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 | 第37-41页 |
·接口转换及逻辑功能实现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TOP/IP协议介绍及嵌入式系统协议选择 | 第45-62页 |
·链路层协议简介 | 第45-47页 |
·网络层协议简介 | 第47-51页 |
·IP首部 | 第47-49页 |
·IP地址 | 第49-50页 |
·IP路由选择 | 第50页 |
·ICMP协议简介 | 第50-51页 |
·传输层协议简介 | 第51-58页 |
·TCP首部 | 第52-53页 |
·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 第53-56页 |
·TCP的有限状态机 | 第56-58页 |
·应用层协议简介 | 第58-59页 |
·嵌入式系统TCP/IP协议选择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入技术的实现 | 第62-76页 |
·网络接入的设计目标和软件实现的总体规划 | 第62-63页 |
·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入的设计目标 | 第62页 |
·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入的软件规划 | 第62-63页 |
·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入的软件实现 | 第63-74页 |
·整体软件工作流程 | 第63-65页 |
·关于DSP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 | 第65-67页 |
·ARP、ICMP协议实现说明 | 第67-70页 |
·TCP/IP协议实现说明 | 第70-73页 |
·方案实现 | 第73-74页 |
·系统独立脱机运行的实现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