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教育评价研究
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0-18页 |
·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念 | 第10-13页 |
·教育 | 第10-11页 |
·创新 | 第11-12页 |
·创新教育 | 第12-13页 |
·创新教育评价的内涵 | 第13-14页 |
·创新教育评价的功能 | 第14-17页 |
·导向功能 | 第14-15页 |
·激励功能 | 第15页 |
·改进功能 | 第15-16页 |
·鉴定功能 | 第16页 |
·教育功能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教育评价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创新教育评价原理 | 第18-24页 |
·创新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目标性 | 第18页 |
·层次性 | 第18页 |
·相关性 | 第18-19页 |
·模糊性 | 第19页 |
·创新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19-21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19-20页 |
·民主性原则 | 第20页 |
·客观性原则 | 第20页 |
·规范性原则 | 第20页 |
·可测性原则 | 第20-21页 |
·创新教育评价的方法 | 第21-24页 |
·形成性评价 | 第21页 |
·总结性评价 | 第21-22页 |
·相对评价法 | 第22-23页 |
·绝对评价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大学创新教育工作评价 | 第24-28页 |
·大学创新教育工作评价的指导思想 | 第24页 |
·大学创新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6页 |
·领导与管理水平评价 | 第24-25页 |
·条件保障评价 | 第25-26页 |
·教育成效评价 | 第26页 |
·大学创新教育工作评价方案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大学创新教育教师评价 | 第28-36页 |
·大学创新教育教师评价原则 | 第28-29页 |
·把握创新教育评价的大方向原则 | 第28-29页 |
·把握创新教育教师评价的重点原则 | 第29页 |
·把握创新教育教师评价的要求原则 | 第29页 |
·把握创新教育教师评价的实效原则 | 第29页 |
·大学创新教育教师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目标参照评价 | 第30页 |
·常模参照评价 | 第30页 |
·大学创新教育教师评价方案 | 第30-36页 |
·创新教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4页 |
·教师评价的具体做法 | 第34-35页 |
·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创造力测评 | 第36-48页 |
·创造力测评的理论基础 | 第36-38页 |
·创造力的概念 | 第36-37页 |
·创造力的结构理论 | 第37-38页 |
·创造力测评的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一致性原则 | 第38-39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39页 |
·适用性原则 | 第39-40页 |
·创造力测评的基本方法 | 第40-43页 |
·创造力测验法 | 第40-41页 |
·实验测评法 | 第41页 |
·作品分析法 | 第41-42页 |
·主观评定法 | 第42-43页 |
·创造力的测评工具 | 第43-48页 |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 第43-44页 |
·托兰斯创造力测验 | 第44-46页 |
·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