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代理的嵌入式系统网络信息获取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术语/缩写表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意义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及网络信息获取技术 | 第18-30页 |
·嵌入式系统 | 第18-19页 |
·计算机工业的分类 | 第18页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8-19页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9页 |
·嵌入式Internet系统 | 第19-21页 |
·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定义 | 第19页 |
·嵌入式Internet的应用领域 | 第19-21页 |
·嵌入式Internet的应用价值 | 第21页 |
·信息获取模式的演变 | 第21-25页 |
·主机/终端模式 | 第21-22页 |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第22页 |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 第22-25页 |
·问题的引出 | 第25-29页 |
·嵌入式Internet的弱点 | 第25页 |
·嵌入式Internet中应用B/S模式的局限 | 第25-27页 |
·传统代理模式的局限 | 第27页 |
·双代理模式的局限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智能代理的EIIR模型设计 | 第30-50页 |
·设计目标 | 第30-31页 |
·设计思想 | 第31-32页 |
·建立静/动态信息缓存机制 | 第31页 |
·建立信息精炼机制 | 第31页 |
·建立自适应机制 | 第31-32页 |
·外部功能 | 第32-33页 |
·BSB的外部功能 | 第32-33页 |
·SSA的外部功能 | 第33页 |
·网络环境 | 第33页 |
·系统透明性 | 第33-34页 |
·TCP/IP环回特性 | 第33页 |
·本地代理机制 | 第33-34页 |
·透明性的实现 | 第34页 |
·内部架构及功能 | 第34-45页 |
·静/动态Web信息缓存子系统 | 第34-43页 |
·应用缓存的益处 | 第34-36页 |
·静态Web信息与动态Web信息 | 第36-37页 |
·动态Web页面可缓存性 | 第37-42页 |
·动态页面请求过程 | 第37-38页 |
·请求方法 | 第38-39页 |
·动态特性分析 | 第39-42页 |
·可缓存性 | 第42页 |
·缓存子系统的功能 | 第42-43页 |
·资源优化子系统 | 第43页 |
·资源优化的必要性 | 第43页 |
·资源优化子系统的功能 | 第43页 |
·信息传输子系统 | 第43-45页 |
·内部协议转换模块 | 第43-44页 |
·压缩/解压缩模块 | 第44页 |
·外部接口 | 第44-45页 |
·逻辑层次 | 第45-47页 |
·逻辑过渡层 | 第46页 |
·表示过渡层 | 第46页 |
·信息流路径 | 第46-47页 |
·系统可伸缩性 | 第47-48页 |
·系统实现要点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自适应静/动态信息缓存管理 | 第50-74页 |
·引言 | 第50页 |
·缓存管理要素 | 第50-52页 |
·自适应机制缓存管理概念 | 第52-53页 |
·自适应缓存管理要素分析 | 第53-63页 |
·缓存范围 | 第53页 |
·信息的一致性 | 第53-55页 |
·替换算法 | 第55-57页 |
·C_P的选取和计算 | 第56页 |
·S_P的计算 | 第56-57页 |
·F_P的计算 | 第57页 |
·性能评价函数 | 第57-58页 |
·动态页面缓存要素分析 | 第58-63页 |
·缓存内容 | 第59-61页 |
·URL结构 | 第59-60页 |
·缓存内容确定策略 | 第60-61页 |
·一致性策略 | 第61-62页 |
·替换算法 | 第62-63页 |
·性能评价函数 | 第63页 |
·自适应机制设计 | 第63-70页 |
·信息收集模块设计 | 第64页 |
·信息统计模块设计 | 第64页 |
·评价方法模块设计 | 第64页 |
·操作方法模块设计 | 第64-65页 |
·动态页面缓存模块设计 | 第65-70页 |
·请求分析器的设计 | 第67-68页 |
·差异提取 | 第68-70页 |
·自适应机制的实现 | 第70-7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2页 |
·静态对象缓存实验 | 第71页 |
·动态页面缓存实验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WEB信息资源自适应优化 | 第74-92页 |
·引言 | 第74-76页 |
·信息资源优化目的 | 第76页 |
·自适应信息资源优化概念 | 第76-80页 |
·约束类型 | 第77-78页 |
·效果值 | 第78-80页 |
·自适应信息资源优化策略 | 第80-83页 |
·问题描述 | 第80页 |
·自适应机制算法框架 | 第80-83页 |
·单一约束条件自适应优化 | 第80-83页 |
·资源分配求解 | 第80-82页 |
·状态转换顺序算法 | 第82-83页 |
·多约束条件最优化 | 第83页 |
·自适应信息资源优化框架设计 | 第83-85页 |
·框架组成 | 第83-84页 |
·优化流程 | 第84-85页 |
·自适应信息资源优化实现 | 第85-87页 |
·时间约束 | 第85-86页 |
·E值函数的确定 | 第86-8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7-90页 |
·线性关系实验 | 第87-90页 |
·效果实验 | 第90页 |
·分析改进 | 第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协议优化 | 第92-110页 |
·引言 | 第92-93页 |
·协议分析 | 第93-95页 |
·连接开销 | 第93-94页 |
·串行化约束 | 第94页 |
·状态信息冗余 | 第94-95页 |
·协议本身冗长 | 第95页 |
·协议优化策略 | 第95-104页 |
·连接改进 | 第95-97页 |
·虚拟套接字 | 第95-96页 |
·虚拟套接字实现 | 第96-97页 |
·改进后的好处 | 第97页 |
·对象获取次序优化 | 第97-98页 |
·状态信息的保存 | 第98-99页 |
·响应流压缩 | 第99-104页 |
·半结构化文本 | 第99页 |
·LZW算法 | 第99页 |
·LZW算法不足 | 第99-100页 |
·LZWX算法原理 | 第100-104页 |
·概念定义 | 第100-101页 |
·编码和解码过程 | 第101-103页 |
·算法实现 | 第103-104页 |
·信息传输子系统设计实现 | 第104-106页 |
·协议转换缩模块设计实现 | 第104-105页 |
·压缩/解压缩模块设计实现 | 第105-10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6-109页 |
·文本对象压缩模块实验 | 第106-108页 |
·协议转换模块实验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系统实现与总体性能评价 | 第110-116页 |
·测试环境 | 第110-111页 |
·总体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八章 总结及进一步的工作 | 第116-120页 |
·内容总结 | 第116-117页 |
·应用范围 | 第117页 |
·创新点总结 | 第117-118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4页 |
附录 | 第134-144页 |
作者简介 | 第144页 |
发表和已被录用的论文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