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写表 | 第1页 |
化学试剂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2页 |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 转化农杆菌菌株EHA105 | 第13-16页 |
·质粒、菌株、酶 | 第13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13页 |
·农杆菌EHA105 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 | 第13-14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 | 第14页 |
·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 | 第14-15页 |
·载体构建过程 | 第15-16页 |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非组织培养遗传转化 | 第16-18页 |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大豆种子的萌发 | 第16页 |
·农杆菌菌液的制备 | 第16页 |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非组织培养转化体系优化 | 第16-17页 |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非组织培养遗传转化过程 | 第17-18页 |
·转基因再生植株的草铵膦筛选 | 第18页 |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叶片针刺法和涂抹法草铵膦适宜筛选浓度的摸索 | 第18页 |
·叶片针刺法和涂抹法对转基因再生植株进行草铵膦筛选 | 第18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水平检测 | 第18-22页 |
·T_0/T_1 代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18-20页 |
·T_1 代转基因植株的RT-PCR 检测 | 第20-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6页 |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 转化农杆菌菌株EHA105 的酶切验证 | 第22页 |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非组织培养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22-28页 |
·蔗糖浓度和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 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2-24页 |
·不同侵染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重复侵染次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侵染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大豆基因型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7页 |
·利用优化的大豆子叶节非组织培养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基因植株 | 第27-28页 |
·转基因植株抗草铵膦的筛选 | 第28-32页 |
·叶片针刺法和涂抹法草铵膦适宜筛选浓度的摸索 | 第28-29页 |
·叶片针刺法和涂抹法筛选效率的比较 | 第29-30页 |
·不同大豆品种针刺法适宜草铵膦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0-32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水平检测 | 第32-36页 |
·冀豆16 号T_0 代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32-34页 |
·冀豆16 号T_1 代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34页 |
·冀豆16 号T_1 代转基因植株的RT-PCR 检测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9页 |
·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 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6页 |
·蔗糖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重复侵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7页 |
·侵染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大豆基因型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8页 |
·草铵膦筛选方法及适宜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8页 |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