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文献综述及课题背景 | 第8-23页 |
1.1 课题历史背景 | 第8-13页 |
1.2 国内外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相关技术进展 | 第13-19页 |
1.2.1 系统方案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PT | 第14-15页 |
1.2.3 太阳能转换技术 | 第15-16页 |
1.2.4 空间运输 | 第16-17页 |
1.2.5 空间基础结构与装配技术 | 第17-19页 |
1.3 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机遇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工作面临的困难 | 第19-20页 |
1.3.2 空间太阳能电站面临的机遇 | 第20-21页 |
1.4 我国空间电站的构想与发展途径 | 第21-23页 |
2 10kWe空间太阳能热动力电源方案 | 第23-41页 |
2.1 系统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23-27页 |
2.2 发展空间太阳能热动力电源的技术途径 | 第27-30页 |
2.2.1 系统与控制 | 第27-28页 |
2.2.2 集热子系统 | 第28-29页 |
2.2.3 能量转换装置 | 第29页 |
2.2.4 辐射器 | 第29-30页 |
2.3 系统工作原理 | 第30-32页 |
2.4 系统的主要部件 | 第32-41页 |
2.4.1 聚能器 | 第32页 |
2.4.2 吸热器 | 第32-34页 |
2.4.3 辐射器 | 第34-35页 |
2.4.4 能量转换装置 | 第35-41页 |
3 模型的建立 | 第41-51页 |
3.1 建模基本方程 | 第41-42页 |
3.2 建模的总体设想 | 第42-51页 |
3.2.1 吸热器部分 | 第42-44页 |
3.2.2 辐射器部分 | 第44-45页 |
3.2.3 回热器部分 | 第45-47页 |
3.2.4 压气机部分 | 第47-48页 |
3.2.5 透平部分 | 第48-51页 |
4 模型对象的计算机模块化实现 | 第51-57页 |
4.1 编程语言ACSL简介 | 第51-53页 |
4.2 MACRO语言的特性 | 第53-54页 |
4.3 算法的选择 | 第54-55页 |
4.4 模块的封装 | 第55-57页 |
4.4.1 吸热器模块宏 | 第55页 |
4.4.2 透平模块宏 | 第55-56页 |
4.4.3 回热器模块宏 | 第56页 |
4.4.4 辐射器模块宏 | 第56页 |
4.4.5 压气机模块宏 | 第56-57页 |
5 仿真结果及试验 | 第57-65页 |
5.1 模型的稳态计算及验证 | 第57-58页 |
5.2 模型仿真试验 | 第58-65页 |
5.2.1 吸热器热负荷扰动试验 | 第58-61页 |
5.2.2 改变换热系数 | 第61-62页 |
5.2.3 工质泄漏试验 | 第62-63页 |
5.2.4 辐射器热管损坏试验 | 第63-65页 |
6 结论 | 第65-66页 |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65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