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关性的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半刚性节点的理论 | 第12-16页 |
| ·梁柱连接的种类 | 第12页 |
| ·半刚性连接弯矩-转角的分析模型 | 第12-16页 |
| ·半刚性连接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课题组人员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相关性分析概述 | 第21-33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21-23页 |
| ·相关关系的分类 | 第21-22页 |
| ·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 第22-23页 |
| ·灵敏度分析 | 第23-26页 |
| ·灵敏度分析的概念 | 第23页 |
| ·结构灵敏度分析 | 第23-25页 |
| ·结构灵敏度分析的方法 | 第25-26页 |
| ·基于ANSYS PDS模块的有限元概率设计 | 第26-27页 |
| ·有限元概率设计优势 | 第26页 |
| ·PDS有限元概率分析中的函数 | 第26-27页 |
| ·PDS有限元概率分析中的方法 | 第27-31页 |
| ·蒙特卡罗法 | 第28-30页 |
| ·响应面法 | 第30-31页 |
| ·PDS有限元概率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节点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3-54页 |
| ·节点的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33-44页 |
| ·ANSYS简介 | 第33-34页 |
| ·数值模拟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34-35页 |
| ·模型单元选择 | 第35页 |
| ·模型非线性分析 | 第35页 |
| ·材料模型选择 | 第35-36页 |
| ·屈服准则的选择 | 第36-38页 |
| ·接触的建立 | 第38页 |
| ·螺栓预应力的施加 | 第38页 |
| ·模型尺寸以及简图 | 第38-39页 |
| ·网格划分 | 第39-41页 |
| ·课题组对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的对比 | 第41-44页 |
| ·单调荷载下节点受力特性的分析研究 | 第44-52页 |
| ·转角的定义 | 第44-45页 |
| ·有无加紧肋情况的对比 | 第45-46页 |
| ·柱子翼缘腹板厚度以及宽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 ·螺栓直径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柱子顶底角钢螺栓距离影响 | 第50页 |
| ·腹板角钢上螺栓距离影响 | 第50-51页 |
| ·角钢厚度对初始刚度影响 | 第51-52页 |
| ·梁尺寸对初始刚度影响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双腹板顶底角钢的半刚性分析 | 第54-73页 |
| ·PDS分析参数的定义 | 第54-68页 |
| ·输入输出参数的定义 | 第54页 |
| ·梁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54-57页 |
| ·PDS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 ·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节点弯矩-转角模型分析 | 第64-66页 |
| ·统一公式的提出 | 第66-67页 |
| ·分析中问题的提出 | 第67-68页 |
| ·与传统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弯矩-转角模型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 ·与Wu和Chen对数函数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 ·与幂函数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 ·与幂函数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70页 |
| ·对节点优化方案的提出 | 第70-71页 |
| ·优化方案的提出 | 第70-71页 |
| ·优化结果的对比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