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山葡萄根和海南买麻藤藤茎中抗炎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研究及活性低聚茋的仿生合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2页
1.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2-28页
   ·低聚茋类化合物的分类第13-15页
   ·低聚茋类化合物的分布第15-20页
   ·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源第20-21页
   ·低聚茋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第21-24页
     ·~1H NMR和~(13)C NMR第22-23页
     ·质谱第23-24页
     ·紫外光谱第24页
     ·红外光谱第24页
     ·单晶X衍射第24页
   ·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24-25页
 文献第25-28页
2.山葡萄根中的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研究第28-88页
   ·前言第28页
   ·研究结果第28-69页
     ·新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33-66页
       ·Amurensin$ A的结构鉴定第33-34页
       ·Amurensin$ B的结构鉴定第34-37页
       ·Amurensin$ C的结构鉴定第37-39页
       ·Amurensin$ D的结构鉴定第39-41页
       ·Amurensin$ E的结构鉴定第41-45页
       ·Amurensin$ F的结构鉴定第45-48页
       ·Amurensin$ G的结构鉴定第48-50页
       ·Amurensin$ H的结构鉴定第50-52页
       ·Amurensin$ I的结构鉴定第52-55页
       ·Amurensin J的结构鉴定第55-58页
       ·Amurensin K的结构鉴定第58-59页
       ·Amurensin L的结构鉴定第59-61页
       ·Amurensin M的结构鉴定第61-62页
       ·Amurensin N的结构鉴定第62-65页
       ·Amurensin O的结构鉴定第65-66页
     ·已知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66-67页
     ·抗炎活性试验第67-69页
   ·讨论第69-76页
     ·关于一些低聚茋类化合物中的七元环的构象第69-72页
     ·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第72-75页
       ·不同骨架上的核磁共振谱特征第72-74页
       ·~1H NMR谱中的特殊现象第74-75页
     ·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源第75-76页
   ·实验部分第76-85页
     ·仪器第76页
     ·植物原料第76页
     ·提取分离第76-78页
     ·结构鉴定第78-85页
 文献第85-88页
3.海南买麻藤藤茎中的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研究第88-136页
   ·前言第88页
   ·研究结果第88-124页
     ·新的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92-123页
       ·Gnetuhainins A和B的结构鉴定第92-94页
       ·Gnetuhainin C的结构鉴定第94-96页
       ·Gnetuhainins D和E的结构鉴定第96-99页
       ·Gnetuhainins F和G的结构鉴定第99-101页
       ·Gnetuhainins H和I的结构鉴定第101-105页
       ·Gnetuhainin J的结构鉴定第105-108页
       ·Gnetuhainins K和L的结构鉴定第108-109页
       ·Gnetuhainin M的结构鉴定第109-112页
       ·Gnetuhainins N和O的结构鉴定第112-116页
       ·Gnetuhainins P和Q的结构鉴定第116-120页
       ·Gnetuhainin R的结构鉴定第120-123页
     ·已知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123-124页
       ·已知二苯乙烯单体的结构鉴定第123-124页
       ·已知二苯乙烯二聚体的结构鉴定第124页
     ·抗炎活性试验第124页
   ·讨论第124-125页
     ·新化合物对于低聚茋类化合物的分类意义第124-125页
     ·关于低聚茋类化合物的分离第125页
   ·实验部分第125-134页
     ·仪器第125-126页
     ·植物原料第126页
     ·提取分离第126-127页
     ·结构鉴定第127-134页
 文献第134-136页
4.活性低聚茋的仿生合成第136-148页
   ·白藜芦醇的氧化二聚第136-138页
   ·从白藜芦醇到Amurensin H的合成第138-139页
   ·白藜芦醇在甲酸中的聚合第139-144页
   ·Resformicols A-C的抗炎活性试验第144页
   ·实验部分第144-147页
     ·仪器和药品第144-145页
     ·实验操作第145页
     ·结构鉴定第145-147页
 文献第147-148页
总结第148-150页
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附图第153-307页

论文共3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南粗榧内酯全合成的研究
下一篇:多孔菌科粉肉层孔菌、桦褐孔菌和云杉针层孔菌三种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