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1 绪论 | 第15-20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 ·论文研究方法、视角及可行性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的视角 | 第17页 |
| ·研究的可行性 | 第17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17-20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 2 钢结构建筑构件连接的相关问题综析 | 第20-42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 ·钢结构建筑 | 第20页 |
| ·构件 | 第20-21页 |
| ·节点 | 第21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 ·材料学理论 | 第21-23页 |
| ·建构理论 | 第23-25页 |
|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 第25-27页 |
| ·建筑力学原理 | 第27页 |
| ·建筑构造原理 | 第27-28页 |
| ·钢结构建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历程 | 第28-39页 |
| ·钢结构建筑技术在国外的应用和发展 | 第28-33页 |
| ·钢结构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 第33-36页 |
| ·对钢结构建筑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反思 | 第36-39页 |
| ·钢结构建筑构件连接构造技术研究的几个方面 | 第39-41页 |
| ·材料 | 第39-40页 |
| ·连接 | 第40页 |
| ·形态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3 钢结构建筑构件的材料表现 | 第42-59页 |
| ·钢材 | 第42-47页 |
| ·钢材的材料性质 | 第42-45页 |
| ·钢材的结构造型表现 | 第45-46页 |
| ·钢材品种、规格及选用 | 第46-47页 |
| ·混凝土 | 第47-50页 |
| ·混凝土的材料性质 | 第47-48页 |
| ·混凝土的建筑造型表现 | 第48-49页 |
| ·混凝土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 ·玻璃 | 第50-55页 |
| ·玻璃的材料性质 | 第50-51页 |
| ·玻璃的建筑空间表现 | 第51-52页 |
| ·玻璃的品种及其选用 | 第52-54页 |
| ·玻璃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 ·木材 | 第55-57页 |
| ·木材的材料性质 | 第55页 |
| ·木材的建筑形态表现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4 钢结构建筑构件的连接方式 | 第59-88页 |
| ·钢材的连接技术 | 第59-64页 |
| ·铆钉连接 | 第59-60页 |
| ·焊缝连接 | 第60-61页 |
| ·螺栓连接 | 第61-63页 |
| ·销钉连接 | 第63-64页 |
| ·钢构件连接的构造方式 | 第64-73页 |
| ·直接连接 | 第64-67页 |
| ·托座式连接 | 第67-68页 |
| ·连接件式连接 | 第68-72页 |
| ·销式连接 | 第72-73页 |
| ·钢与混凝土的连接 | 第73-77页 |
| ·钢构件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 | 第73-74页 |
| ·钢-混凝土组合构件技术 | 第74-76页 |
| ·钢管混疑土与钢骨混凝土技术 | 第76-77页 |
| ·钢与玻璃的连接 | 第77-82页 |
| ·点支式连接 | 第77-80页 |
| ·夹片式连接 | 第80-81页 |
| ·无孔点支式连接 | 第81页 |
| ·背栓式点连接 | 第81-82页 |
| ·钢与木构件的连接 | 第82-87页 |
| ·直接连接 | 第82-84页 |
| ·连接件式连接 | 第84-86页 |
| ·绑扎式连接 | 第86-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5 钢结构建筑构件连接的形态表达 | 第88-113页 |
| ·构件连接的技术性与艺术性 | 第88-90页 |
| ·构件连接的技术性 | 第88页 |
| ·构件连接的艺术性 | 第88-89页 |
|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 第89-90页 |
| ·钢结构建筑的形态特征 | 第90-94页 |
| ·线型的杆件体系 | 第90-91页 |
| ·多样的稳定性构件 | 第91-92页 |
| ·格构化的构件形式 | 第92-93页 |
| ·精美的细部构造 | 第93-94页 |
| ·钢结构建筑构件的形态 | 第94-99页 |
| ·柱的形态 | 第94-97页 |
| ·杆的形态 | 第97-98页 |
| ·索的形态 | 第98-99页 |
| ·钢结构建筑构件连接的形态 | 第99-110页 |
| ·连接节点的形态学意义 | 第99-101页 |
| ·构件连接的力与形 | 第101-105页 |
| ·构件连接的意与形 | 第105-108页 |
| ·构件连接的艺与形 | 第108-110页 |
| ·传统木构连接形式对钢结构建筑构件连接形态设计的启示 | 第110-112页 |
| ·小结 | 第112-113页 |
| 6 结语 | 第113-116页 |
| 致谢 | 第116-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 附录 | 第12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