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贮氢合金的发展概况 | 第9-12页 |
·贮氢合金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贮氢合金应用 | 第11-12页 |
·贮氢合金的吸放氢原理和特性 | 第12-15页 |
·合金贮氢的化学原理 | 第12-13页 |
·贮氢合金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 | 第13-14页 |
·贮氢合金的其它特性 | 第14-15页 |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的研究和开发 | 第15-18页 |
·钒的贮氢特性 | 第15-16页 |
·合金组元对钒基合金贮氢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非金属杂质对钒基合金贮氢特性的影响 | 第18页 |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熔炼法 | 第19页 |
·机械合金化法 | 第19页 |
·燃烧合成法 | 第19页 |
·还原扩散法 | 第19-20页 |
·共沉淀还原法 | 第20-21页 |
·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实验 | 第23-35页 |
·仪器和药品 | 第23-24页 |
·仪器 | 第23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流程图 | 第24页 |
·金属盐溶液的准备 | 第24-26页 |
·共沉淀还原法制备钒基固溶体合金的工艺探索 | 第26-29页 |
·共沉淀实验探索 | 第26-28页 |
·合金前驱体煅烧还原实验探索 | 第28-29页 |
·钒基固溶体合金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 第29-32页 |
·共沉淀阶段工艺条件优化 | 第29-32页 |
·煅烧还原阶段工艺条件优化 | 第32页 |
·合金(V_(0.9)Ti_(0.1))_(1-x)Fe_x(x=0~0.06)的制备 | 第32-33页 |
·合金样品的结构分析及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55页 |
·实验条件对制备金属盐溶液的影响 | 第35-37页 |
·实验条件对钒沉淀的影响 | 第37-39页 |
·共沉淀还原工艺制备钒基固溶体合金的讨论 | 第39-44页 |
·共沉淀实验的讨论 | 第39-41页 |
·煅烧还原实验的讨论 | 第41-44页 |
·合金样品的表征 | 第44-46页 |
·合金样品的成分与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合金样品的吸/放氢特性 | 第45-46页 |
·共沉淀过程的正交实验分析 | 第46-48页 |
·煅烧还原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8-50页 |
·(V_(0.9)Ti_(0.1))_(1-x)Fe_x(x=0~0.06)合金样品性能影响因素 | 第50-55页 |
·Fe 含量对合金(V_(0.9)Ti_(0.1))_(1-x)Fe_x(x=0~0.06)相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Fe 含量对合金(V_(0.9)Ti_(0.1))_(1-x)Fe_x(x=0~0.06)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添加剂对合金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