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跨径RC梁桥技术状态评估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桥梁设计与评估的差异 | 第12-13页 |
·养护规范中评估方法的不足 | 第13-14页 |
·既有桥梁技术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常规综合评估 | 第15页 |
·模糊综合评估 | 第15-16页 |
·模糊神经网络法 | 第16-17页 |
·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的方法 | 第17-18页 |
·桥梁承载能力评估的其他方法 | 第18-19页 |
·功能适应性评价 | 第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既有桥梁缺陷因素分析 | 第24-43页 |
·桥面系 | 第24-27页 |
·桥跨结构 | 第27-35页 |
·支座 | 第35-37页 |
·桥梁墩台与基础 | 第37-41页 |
·环境 | 第41-42页 |
·桥龄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既有桥梁状态评估指标确定 | 第43-54页 |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43页 |
·RC桥梁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 第43-44页 |
·与规范规定比较 | 第44-48页 |
·桥梁技术状态等级划分 | 第48-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既有桥梁状态评估专家系统的建立 | 第54-61页 |
·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54页 |
·系统总框架 | 第54-60页 |
·检测数据模块 | 第55-56页 |
·参数识别/形成输入数据集 | 第56页 |
·结构状态评估 | 第56-57页 |
·主因识别 | 第57-59页 |
·病害优先等级评判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既有桥梁状态评估的程序实现 | 第61-93页 |
·模糊系统理论 | 第61-67页 |
·模糊产生器和反模糊化器 | 第61-63页 |
·模糊规则库 | 第63-64页 |
·模糊推理机 | 第64-65页 |
·模糊逻辑系统的数学表达 | 第65-67页 |
·神经网络方法 | 第67-71页 |
·基本原理 | 第68-70页 |
·Sigmoid激励函数下的 BP算法 | 第70-71页 |
·模糊神经网络(FNN) | 第71-76页 |
·模糊神经网络(I型) | 第71-72页 |
·模糊神经网络(II型) | 第72-76页 |
·评估系统中知识的表示 | 第76页 |
·输入知识的模糊化和输出知识的反模糊化 | 第76-81页 |
·输入知识的模糊化 | 第76-81页 |
·输出结果的反模糊化 | 第81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81-83页 |
·数值(连续值)变量 | 第81-82页 |
·定性变量 | 第82-83页 |
·学习样本集的生成 | 第83-86页 |
·实桥样本提取 | 第83-85页 |
·理论学习样本获取 | 第85-86页 |
·程序实现 | 第86-92页 |
·CBCSAS软件开发平台及技术 | 第86页 |
·CBCSAS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 第86-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实例验证 | 第93-110页 |
·裂缝评估 | 第93-96页 |
·系统训练 | 第96-103页 |
·桥跨结构 | 第97-98页 |
·桥面系 | 第98-100页 |
·墩台与基础 | 第100-101页 |
·桥梁技术状态评估 | 第101-103页 |
·工程评估实例 | 第103-109页 |
·工程背景 | 第103-106页 |
·系统评估 | 第106-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完成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