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机械系统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 | 第13-16页 |
·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 第16-20页 |
·贝叶斯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贝叶斯网络概述 | 第20-21页 |
·贝叶斯网络的研究与进展 | 第21-2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贝叶斯网络推理 | 第24-42页 |
·贝叶斯网络推理问题简介 | 第24-29页 |
·贝叶斯网络简介 | 第24-26页 |
·D-Separation判定准则 | 第26-28页 |
·单连通和多连通贝叶斯网络 | 第28-29页 |
·推理问题简介 | 第29页 |
·贝叶斯网络的精确推理 | 第29-38页 |
·基于Poly Tree Propagation的方法 | 第29-32页 |
·基于组合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32-34页 |
·基于Clique Tree Propagation的方法 | 第34-36页 |
·贝叶斯网络精确推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 第36-38页 |
·贝叶斯网络的近似推理 | 第38-39页 |
·基于搜索的方法 | 第38页 |
·随机模拟方法 | 第38-39页 |
·贝叶斯网络的研究课题及应用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机械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 第42-77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BN应用在机械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优势 | 第43-45页 |
·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的推理过程 | 第43-44页 |
·系统结点失效概率求解 | 第44页 |
·应用于贝叶斯网络求解结点元件重要度 | 第44页 |
·用于诊断的后验概率 | 第44-45页 |
·基于FT建立模型的方法 | 第45-55页 |
·阀结构BN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带式输送机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47-51页 |
·电液舵机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51-55页 |
·直接建立模型的方法 | 第55-60页 |
·FMEA背景及应用 | 第55-57页 |
·贝叶斯网络的建立 | 第57-58页 |
·混联系统BN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典型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 | 第59-60页 |
·用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建立模型的方法 | 第60-65页 |
·网络系统状态计算的常用方法 | 第60-61页 |
·冗余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61-63页 |
·复杂网络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63-65页 |
·精确推理和故障树方法的比较 | 第65-66页 |
·元件重要度和灵敏度分析 | 第66-73页 |
·元件重要度与BN的条件概率 | 第66-68页 |
·元件灵敏度分析 | 第68页 |
·典型系统实例分析 | 第68-73页 |
·基于BN的可靠度分配方法 | 第73-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多状态系统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 第77-90页 |
·引言 | 第77-79页 |
·离散多态系统模型 | 第79页 |
·基于BN的多状态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79-85页 |
·包含多种失效模式的并联系统 | 第80-82页 |
·包含多种失效模式的串联系统 | 第82-83页 |
·多态元件组成的2/3表决系统 | 第83-85页 |
·算例分析 | 第85-89页 |
·算例1:多态混联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85-86页 |
·算例2:状态已知逻辑关系未知的多态系统 | 第86-88页 |
·算例3:供水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相关失效系统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 第90-108页 |
·引言 | 第90-92页 |
·共因失效元件的CCF分析 | 第92-93页 |
·基于BN的相关失效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93-100页 |
·相关失效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94-97页 |
·相关失效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97-100页 |
·算例分析 | 第100-107页 |
·两元件串联的相关失效系统可靠度评估 | 第100-101页 |
·两元件并联的相关失效系统可靠度评估 | 第101-103页 |
·考虑三阶相关失效的2/3(G)表决系统可靠度评估 | 第103-105页 |
·包含相关元件组的网络系统可靠度评估 | 第105-107页 |
·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8-109页 |
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1-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3-124页 |
附 符号表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