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区域分工理论 | 第13-14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 第14-16页 |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 第16-17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析 | 第17-19页 |
·重庆与东盟贸易合作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总结及评价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述 | 第21-30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历程 | 第21-24页 |
·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 | 第21-22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 第22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 第22-24页 |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分析 | 第24-28页 |
·货物贸易自由化 | 第25-26页 |
·服务贸易自由化 | 第26页 |
·投资自由化 | 第26-27页 |
·经济技术合作 | 第27-28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 第28-30页 |
·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 第28页 |
·双方贸易结构将得到优化 | 第28-29页 |
·相互直接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 第29页 |
·经济合作将更加频繁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重庆与东盟贸易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重庆与东盟贸易现状 | 第30-33页 |
·贸易规模 | 第30-31页 |
·国别构成 | 第31-32页 |
·商品构成 | 第32-33页 |
·重庆与东盟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现状描述 | 第33-38页 |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33-35页 |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 第35-36页 |
·贸易相对竞争指数 | 第36-37页 |
·贸易互补性指数 | 第37-38页 |
·重庆与东盟贸易合作的领域分析 | 第38-40页 |
·初级产品 | 第38页 |
·工业制成品 | 第38-40页 |
第五章 重庆与东盟贸易对重庆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47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重庆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 | 第40-41页 |
·中国——东盟自由区建立将提高重庆的外贸依存度 | 第40页 |
·中国——东盟自由区建立将促进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 第40-41页 |
·中国——东盟自由区建立将提高重庆企业的海外投资能力 | 第41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重庆的贸易创造效应分析 | 第41-43页 |
·贸易创造效应的含义及表现 | 第41-42页 |
·贸易创造效应的决定因素及重庆验证 | 第42-43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重庆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贸易创造效应的含义及表现 | 第43-44页 |
·贸易创造效应的决定因素及重庆验证 | 第44页 |
·重庆与东盟间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初级产品结构水平较低 | 第44-45页 |
·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较低 | 第45页 |
·贸易方式单一 | 第45页 |
·国际投资规模较小 | 第45-46页 |
·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47页 |
·加强重庆与东盟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提高产品结构水平,增强重庆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 第47-48页 |
·提高工业制成品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 第48页 |
·扩大贸易多样性,进一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 第48-49页 |
·改善投资环境,为重庆与东盟贸易合作提供良好条件 | 第49页 |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重庆与东盟的进出口通道 | 第49-50页 |
·政府积极引导,为重庆与东盟贸易合作建立合理体制与机制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A 本文所采用的原始数据 | 第54-56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