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46页 |
·高分子梯度材料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类型 | 第16-17页 |
·高分子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23页 |
·共聚物型聚合物梯度材料制备 | 第17-18页 |
·共混物型聚合物梯度材料制备 | 第18-20页 |
·单一高分子结构型聚合物梯度材料制备 | 第20页 |
·填充复合型聚合物梯度材料制备 | 第20-21页 |
·化学方法 | 第21-22页 |
·物理方法 | 第22-23页 |
·高分子梯度材料的表征 | 第23-25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3页 |
·红外光谱技术 | 第23页 |
·二次离子质谱(SIMS) | 第23-24页 |
·电镜分析 | 第24页 |
·热分析 | 第24-25页 |
·其他方法 | 第25页 |
·高分子梯度材料的应用 | 第25-27页 |
·光学工程材料 | 第25-26页 |
·生物医学材料 | 第26页 |
·电磁功能 | 第26页 |
·阻尼材料 | 第26页 |
·压敏胶 | 第26-27页 |
·其它应用 | 第27页 |
·聚氨酯(PU)简介 | 第27-41页 |
·概述 | 第27-28页 |
·聚氨酯化学 | 第28-30页 |
·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 | 第28-29页 |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 第29-30页 |
·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 第30-32页 |
·异氰酸酯 | 第30页 |
·聚酯多元醇 | 第30-31页 |
·聚醚多元醇 | 第31页 |
·其他低聚物多元醇 | 第31页 |
·助剂 | 第31-32页 |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 第32-35页 |
·聚氨酯的结构 | 第32页 |
·聚氨酯的性能 | 第32-33页 |
·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聚氨酯的合成与加工方法 | 第35-36页 |
·聚氨酯的应用 | 第36-41页 |
·聚氨酯在耐油性能方面的加工应用 | 第36-37页 |
·聚氨酯在电绝缘方面的应用 | 第37-38页 |
·聚氨酯在缓冲性能方面的应用 | 第38页 |
·聚氨酯在粘合方面的应用 | 第38-39页 |
·聚氨酯在耐低温方面的应用 | 第39页 |
·聚氨酯在耐辐射和透声性能方面的应用 | 第39页 |
·聚氨酯在人体器官和医疗卫生器材方面的应用 | 第39页 |
·聚氨酯在穿着方面的应用 | 第39-40页 |
·聚氨酯在住行方面的应用 | 第40页 |
·聚氨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40-41页 |
·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 第41-44页 |
·聚硅氧烷的特点 | 第41页 |
·羟烃基聚硅氧烷的种类 | 第41-42页 |
·羟烃基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 第42-44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案及主要内容 | 第44-46页 |
第二章 端羟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46-58页 |
·前言 | 第46-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2页 |
·原料及预处理 | 第48页 |
·二-(4-羟基丁基)四甲基二硅氧烷(BHBTMDS)的合成 | 第48-50页 |
·反应过程 | 第48-49页 |
·具体反应步骤如下: | 第49-50页 |
·a,ω-双(4-羟基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B-PDMS)的合成 | 第50-51页 |
·HB-PDMS的反应方程式 | 第50页 |
·HB-PDMS的合成具体步骤(摩尔比为1∶45) | 第50-51页 |
·分析与测试 | 第51-52页 |
·羟基的测定 | 第51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 | 第51-52页 |
·核磁共振测定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合成工艺分析 | 第52-53页 |
·BHBTMDS的合成工艺路线 | 第52页 |
·HB-PDMS的合成条件 | 第52-53页 |
·HB-PDMS的数均分子量 | 第53页 |
·BHBTMDS及其HB-PDMS的结构表征 | 第53-56页 |
·BHBTMDS的红外光谱图 | 第53-54页 |
·BHBTMDS的核磁图 | 第54-55页 |
·HB-PDMS的红外光谱图 | 第55-56页 |
·HB-PDMS的核磁图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端羟丁基聚硅氧烷和端羟基聚已二酸乙二醇酯的表面张力与分子量、温度的关系 | 第58-64页 |
·前言 | 第58-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页 |
·原料 | 第59页 |
·分析与测试 | 第59页 |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端羟丁基聚硅氧烷的表面张力与分子量的关系 | 第59-60页 |
·端羟丁基聚硅氧烷的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 第60-61页 |
·端羟基聚已二酸乙二醇酯的表面张力与分子量的关系 | 第61-62页 |
·端羟基聚已二酸乙二醇酯的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含硅聚氨酯和含酯聚氨酯的合成和性能表征 | 第64-73页 |
·前言 | 第64-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原料及预处理 | 第65页 |
·聚氨酯的合成及成膜 | 第65-66页 |
·分析与测试 | 第66-67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 | 第66页 |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定 | 第66页 |
·热重法(TGA)测定 | 第66页 |
·接触角的测量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2页 |
·含二-(4-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的红外光谱图 | 第67-68页 |
·含二-(4-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的DSC曲线 | 第68-70页 |
·含二-(4-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的TG曲线 | 第70-71页 |
·含二-(4-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的表面能分析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自组织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73-82页 |
·前言 | 第73-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5页 |
·原料及预处理 | 第74页 |
·自组装材料的合成及成膜 | 第74页 |
·分析与测试 | 第74-75页 |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定 | 第74-75页 |
·接触角的测量 | 第75页 |
·红外反射的测定 | 第75页 |
·XPS分析 | 第75页 |
·AFM分析 | 第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1页 |
·反应比例的影响 | 第75-76页 |
·接触角和表面能分析 | 第76-77页 |
·DSC分析 | 第77-78页 |
·FHR分析 | 第78-79页 |
·XPS分析 | 第79-81页 |
·AFM分析 | 第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接受的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