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滨水地区休闲及游憩空间的发展 | 第10-11页 |
·京杭运河(杭州段)沿线休闲及游憩空间的发展 | 第11-12页 |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沿线休闲及游憩空间的发展 | 第12-13页 |
·研究视点 | 第13-15页 |
·关键词一——休闲及游憩空间 | 第13-14页 |
·关键词二——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 | 第14页 |
·关键词三——发育模式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价值 | 第15-18页 |
·城市职能的表达 | 第15-16页 |
·历史文明的传承 | 第16页 |
·运河功能的更替 | 第16-17页 |
·游憩空间的优化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前期研究及规划解读 | 第19-28页 |
·国内外滨水地区休闲及游憩空间研究成果 | 第19-22页 |
·关于滨水地区及旅游开发的研究 | 第19-20页 |
·关于休闲产业空间形态的研究 | 第20页 |
·关于游憩商业区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研究 | 第20-21页 |
·关于滨水地区慢速交通的研究 | 第21-22页 |
·京杭运河(杭州段)休闲及游憩空间研究成果 | 第22-24页 |
·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沿线古迹保护和旅游总体开发布局的研究 | 第22页 |
·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产业布局和产业类地块更新的研究 | 第22-23页 |
·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未来功能更替的研究 | 第23页 |
·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游憩空间场所模型及景观设计的研究 | 第23-24页 |
·关于京杭运河(杭州段)沿线地带开发投资和管理的研究 | 第24页 |
·京杭运河(杭州段)整治与保护开发历史回顾 | 第24-26页 |
·京杭运河(杭州段)整治与保护开发规划解读 | 第26-28页 |
·杭州拱墅区段运河在《京杭运河杭州段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中的角色及内涵 | 第26页 |
·杭州拱墅区段运河在《京杭运河(杭州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角色及内涵 | 第26-27页 |
·杭州拱墅区段运河在京杭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中的角色及内涵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划分及特征 | 第28-47页 |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的现状 | 第28-31页 |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沿线现状用地分布 | 第28-31页 |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沿线人文及社会资源分布 | 第31页 |
·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划分原则及分类 | 第31-33页 |
·模式划分原则 | 第31-32页 |
·发育模式分类 | 第32-33页 |
·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案例研究及分析 | 第33-41页 |
·发育模式一:产业类用地更新 | 第34-35页 |
·发育模式二:历史古迹及街区保护更新 | 第35-37页 |
·发育模式三:新规划建设地区中心/游憩街区 | 第37-39页 |
·发育模式四:生态景观廊道与公园建设 | 第39-41页 |
·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特征归纳及比较 | 第41-47页 |
·发育模式特征对比一——用地功能及性质转换 | 第41-43页 |
·发育模式特征对比二——设施及场所(介质) | 第43-44页 |
·发育模式特征对比三——投资主体、运营主体及使用主体 | 第44-45页 |
·发育模式特征对比四——开发类型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SWOT分析及策略建议 | 第47-59页 |
·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SWOT分析 | 第47-49页 |
·SWOT分析目的及作用 | 第47页 |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SWOT分析 | 第47-49页 |
·国内外城市类似发育模式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 | 第49-54页 |
·产业类用地更新发育模式: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 | 第49-50页 |
·历史古迹及街区保护更新发育模式:南京秦淮河夫子庙地区 | 第50-51页 |
·新规划建设地区中心/游镇街区发育模式:美国芝加哥海军码头至博物馆区沿线 | 第51-53页 |
·生态景观廊道与公园建设发育模式: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南岸公园 | 第53-54页 |
·基于SWOT分析及国内外借鉴的策略措施及建议 | 第54-59页 |
·游憩建筑及配套设施问题 | 第54-55页 |
·开发主体及管理主体问题 | 第55-56页 |
·软件建设及公众参与问题 | 第56-57页 |
·资源整合及综合规划问题 | 第57-59页 |
第五章 京杭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推广及应用 | 第59-70页 |
·推广: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空间布局优化 | 第59-64页 |
·运河(杭州拱墅区段)其他休闲及游憩空间概况及其发育模式 | 第59-61页 |
·运河(杭州拱墅区段)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空间布局优化 | 第61-64页 |
·应用:杭州四个主要滨水地区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匹配 | 第64-68页 |
·杭州四个主要滨水地区休闲及游憩空间分布 | 第64-66页 |
·杭州四个主要滨水地区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匹配 | 第66-68页 |
·休闲及游憩空间发育模式推广及应用的现实意义 | 第68-70页 |
·有利于运河(杭州拱墅区段)沿线形成主次分明、形象鲜明的休闲及游憩空间带 | 第68-69页 |
·有利于把握共性解决主要矛盾,提供一种新的杭州滨水休闲及游憩空间研究方法 | 第69页 |
·有利于运河、西湖、西溪湿地和钱塘江有机整合,打造杭州“四水共导”的“生活品质之城”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表 | 第74-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