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生存意义及当代建构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关于人生存意义的历史理路 | 第8-19页 |
第一节 追问“万物的统一性” | 第8-13页 |
一、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 第8-10页 |
二、柏拉图“理念论” | 第10-11页 |
三、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探寻“意识的统一性” | 第13-16页 |
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 第13-14页 |
二、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 第14-15页 |
三、黑格尔“绝对理念”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实践论转向 | 第16-19页 |
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 | 第17页 |
二、马克思哲学的“意义”观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当代人的生存意义危机 | 第19-32页 |
第一节 “意义”的意义 | 第19-22页 |
一、“意义”界定的困难 | 第19-21页 |
二、“意义”的界定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人是有意义的生命存在 | 第22-24页 |
一、追问意义源于人独特的存在方式 | 第22-23页 |
二、人是追问意义的存在物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当代人的生存意义危机 | 第24-32页 |
一、当代人的生存意义危机 | 第25-27页 |
二、探究当代人生存意义危机的缘由 | 第27-32页 |
第三章 以人为本——建构人的意义大厦 | 第32-43页 |
第一节 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建构意义大厦 | 第34-43页 |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 | 第34-37页 |
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 第37-38页 |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的意义世界 | 第38-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