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行动中的说服性传播--杨村“8.19”事件的个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7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小结 | 第16-17页 |
·预计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预计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概念界定 | 第18页 |
·集体行动 | 第18页 |
·社会动员 | 第18页 |
·说服性传播 | 第18页 |
·其他相关说明 | 第18-19页 |
2 田野概貌 | 第19-22页 |
·杨家行政村概况 | 第19页 |
·羊村概况 | 第19-20页 |
·黄村概况 | 第20页 |
·两村关系情况 | 第20-22页 |
3 生存空间与政策背景 | 第22-24页 |
·争端地概况 | 第22页 |
·对簿公堂 | 第22-24页 |
4 杨村“8.19”事件的过程分析 | 第24-39页 |
·前奏 | 第24-26页 |
·羊村:初步共识 | 第24页 |
·事态开始恶化 | 第24页 |
·政府:片面说服埋下祸根 | 第24-26页 |
·惨烈的械斗过程 | 第26-39页 |
·导火线 | 第26页 |
·羊村的说服过程 | 第26-33页 |
·诉诸情感 | 第26-27页 |
·诉诸恐惧 | 第27-28页 |
·传者及信源可信度 | 第28-31页 |
·受众的信息接受程度 | 第31页 |
·搭便车困境与群体压力下的从众心理 | 第31-32页 |
·传播的累积效果 | 第32-33页 |
·黄村的说服过程 | 第33-36页 |
·利益驱动 | 第33-34页 |
·抵制反宣传 | 第34页 |
·群体领袖的煽动 | 第34-36页 |
·政府的说服情况 | 第36-37页 |
·村庄械斗 | 第37-39页 |
5 事发后政府的强力介入 | 第39-44页 |
·工作组的信息控制 | 第39-40页 |
·工作组对羊村的控制 | 第39-40页 |
·工作组对黄村的安抚 | 第40页 |
·对骨灰的处理策略:情境建构与情境逼迫 | 第40-44页 |
·说服者:情境建构者 | 第41页 |
·说服手段:软硬兼施 | 第41-43页 |
·说服效果 | 第43-44页 |
6 研究结论及相关讨论 | 第44-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说服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 第44-46页 |
·说服者:自私小人抑或村庄英雄 | 第44-45页 |
·受众:理性小农抑或乌合之众 | 第45-46页 |
·说服传播中的情境问题 | 第46-49页 |
·微观情境 | 第46-47页 |
·中观情境 | 第47页 |
·宏观情境 | 第47-49页 |
7 结语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49页 |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第49-51页 |
·创新之处 | 第49页 |
·研究不足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