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1页 |
导论 | 第11-2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三、选题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 第16-19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五、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六、主要创新及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 第22-24页 |
第一章 倾销与反倾销概述 | 第24-41页 |
第一节 倾销 | 第24-32页 |
一、倾销的概念 | 第24-27页 |
二、倾销的类型 | 第27-30页 |
三、倾销的经济效应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反倾销 | 第32-41页 |
一、反倾销的概念 | 第32-33页 |
二、反倾销的制度规定 | 第33-35页 |
三、反倾销的法律前提 | 第35-37页 |
四、反倾销的基本程序 | 第37-38页 |
五、反倾销的行为特征 | 第38-41页 |
第二章 倾销与反倾销的理论综述 | 第41-55页 |
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 | 第41-49页 |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41-43页 |
二、经济最大化——自由贸易理论的追求目标 | 第43-45页 |
三、自由贸易理论的经久不衰与其在实践中的困境 | 第45-49页 |
第二节 贸易保护理论 | 第49-55页 |
一、贸易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49-51页 |
二、国家主义至上——贸易保护理论的重要特征 | 第51-52页 |
三、反倾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代名词 | 第52-55页 |
第三章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起源与演进 | 第55-74页 |
第一节 倾销的历史起源与演进 | 第55-68页 |
一、重商主义的本性:倾销的产生(15 世纪——18 世纪中叶) | 第55-58页 |
二、工业革命的兴起:倾销初成长(18 世纪中叶——19 世纪中叶) | 第58-60页 |
三、垄断组织的盛行:倾销的发展(19世纪中叶——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60-64页 |
四、两次世界大战:倾销的新变化 | 第64-68页 |
第二节 反倾销的的历史起源与演进 | 第68-74页 |
一、法定意义上的反倾销尚未出现(15 世纪——19 世纪末) | 第68-70页 |
二、反倾销正式拉开序幕(20 世纪初——20 世纪60 年代) | 第70-72页 |
三、反倾销得到迅速发展(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 第72-74页 |
第四章 当代反倾销新特征分析 | 第74-93页 |
第一节 当代反倾销的新特征 | 第74-81页 |
一、反倾销规模的全球化 | 第74-76页 |
二、反倾销运用的频繁化 | 第76-77页 |
三、反倾销产品的分散化 | 第77-78页 |
四、反倾销力度的强硬化 | 第78-79页 |
五、反倾销后果的严重化 | 第79-81页 |
第二节 当代反倾销新特征的成因 | 第81-89页 |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 第81-83页 |
二、各国对其国际利益及经济安全高度关注 | 第83-85页 |
三、关税壁垒作用不断减弱 | 第85-87页 |
四、反倾销具有自身特点 | 第87-89页 |
第三节 当代反倾销的发展趋势 | 第89-93页 |
一、反倾销将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导 | 第89-90页 |
二、反倾销措施将趋向规范化 | 第90-91页 |
三、数量反倾销将成为反倾销的新形式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反倾销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第93-111页 |
第一节 反倾销的成本分析 | 第93-99页 |
一、反倾销与进口国工业保护 | 第93-96页 |
二、反倾销与进口国消费者利益流失 | 第96-97页 |
三、建立和维持反倾销制度的成本 | 第97-99页 |
第二节 反倾销的收益分析 | 第99-103页 |
一、保障发起国宏观经济平衡 | 第99-101页 |
二、推进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 | 第101-102页 |
三、维护进口国市场有序竞争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成本收益分析与反倾销的现实选择 | 第103-111页 |
一、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 第103-104页 |
二、反倾销税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104-107页 |
三、反倾销的成本收益分析与现实选择 | 第107-111页 |
第六章 美国对华反倾销分析 | 第111-122页 |
第一节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主要特征 | 第111-116页 |
一、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不断上升 | 第111-112页 |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增强 | 第112-114页 |
三、美国对华反倾销产品结构相对集中 | 第114-116页 |
四、美国对华反倾销具有示范效应 | 第116页 |
第二节 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 | 第116-120页 |
一、美国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 | 第117页 |
二、“替代国”的选择缺乏公平性 | 第117-118页 |
三、采用不合理的推算价格和结构价格 | 第118-119页 |
四、忽视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价格比 | 第119页 |
五、反倾销期初就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 | 第119-120页 |
第三节 美国反倾销的机构及程序 | 第120-122页 |
一、美国反倾销的主管机构 | 第120-121页 |
二、美国反倾销程序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欧盟对华反倾销分析 | 第122-132页 |
第一节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主要特征 | 第122-126页 |
一、中国成为欧盟反倾销首要对象国 | 第122-123页 |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加强 | 第123-124页 |
三、欧盟对华反倾销的产品结构具有明显保护性 | 第124-125页 |
四、欧盟对华反倾销存在着持续性和连锁性 | 第125-126页 |
第二节 欧盟对华反倾销成因 | 第126-130页 |
一、欧盟内部保护主义抬头 | 第126-127页 |
二、制度差异导致对华反倾销歧视 | 第127-128页 |
三、欧盟东扩导致对华反倾销数量增加 | 第128-129页 |
四、“零幅计算法”导致对华反倾销极易成立 | 第129-130页 |
第三节 欧盟反倾销机构及程序 | 第130-132页 |
一、欧盟反倾销的主管机构 | 第130页 |
二、欧盟反倾销程序 | 第130-132页 |
第八章 日、韩对华反倾销分析 | 第132-143页 |
第一节 日本对华反倾销 | 第132-138页 |
一、日本对华反倾销特征 | 第132-134页 |
二、日本对华反倾销趋势 | 第134-136页 |
四、日本反倾销机构及程序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韩国对华反倾销 | 第138-143页 |
一、韩国对华反倾销特征 | 第138-139页 |
二、韩国对华反倾销趋势 | 第139-141页 |
三、韩国反倾销机构及程序 | 第141-143页 |
第九章 中国面临的国际反倾销形势以及中国应对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 第143-172页 |
第一节 中国面临的国际反倾销形势 | 第143-151页 |
一、中国成为目前国际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 第143-145页 |
二、中国在反倾销中遭受的不公平最为严重 | 第145-148页 |
三、美、欧成为发达国家对华反倾销的主角 | 第148-150页 |
四、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后来居上 | 第150-151页 |
五、反倾销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应对中国产品冲击的重要砝码 | 第151页 |
第二节 中国面临国际反倾销形势成因 | 第151-161页 |
一、中国遭遇国际反倾销的外部因素 | 第151-155页 |
二、中国遭遇国际反倾销的内部因素 | 第155-161页 |
第三节 对华反倾销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 第161-165页 |
一、微观层面的影响 | 第161-163页 |
二、宏观层面的影响 | 第163-165页 |
第四节 中国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 第165-172页 |
一、政府的应对策略 | 第165-167页 |
二、行业协会的应对策略 | 第167-169页 |
三、企业的应对策略 | 第169-172页 |
结论 | 第172-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83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3-184页 |
论文摘要 | 第184-189页 |
ABSTRACT | 第189-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