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58页 |
第一节 生物被膜研究进展 | 第8-42页 |
一、概述 | 第8-9页 |
二、生物被膜的组成成分 | 第9-10页 |
三、生物被膜的形态学 | 第10-11页 |
四、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抵抗抗菌药物的主要因素 | 第11-13页 |
五、生物被膜的分散方式 | 第13-15页 |
六、影响生物被膜分散的因素 | 第15-16页 |
七、生物被膜在移植体上的特性 | 第16页 |
八、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因素 | 第16-20页 |
九、生物被膜的治疗现状 | 第20-22页 |
十、预防措施 | 第2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42页 |
第二节密度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 )在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中的作用 | 第42-58页 |
一、前 言 | 第42页 |
二、PAO 的 QS 系统构成 | 第42-44页 |
三、QS 系统与活体细胞反应 | 第44-46页 |
四、QS 系统与生物被膜 | 第46-47页 |
五、治疗PA感染的新靶位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第二章 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溃疡创面生物被膜模型的探讨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学观察 | 第58-75页 |
前言 | 第58-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结果 | 第62-66页 |
讨论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第三章 铜绿假单胞菌QS 系统对鼠皮肤溃疡面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75-96页 |
前言 | 第75-77页 |
实验动物、菌株及材料 | 第77-78页 |
实验方法 | 第78-80页 |
结果 | 第80-87页 |
讨论 | 第87-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第四章 TCG 对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96-118页 |
前言 | 第96-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7-99页 |
统计分析 | 第99-100页 |
结果 | 第100-105页 |
讨论 | 第105-111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创新性总结 | 第118-119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9-121页 |
中文摘要 | 第121-124页 |
ABSTRACT | 第124-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