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 | 第9-14页 |
一、复调小说的内涵 | 第9页 |
二、复调小说的基本特征 | 第9-10页 |
三、复调小说的哲学基础 | 第10-12页 |
四、复调小说的对话关系 | 第12-13页 |
五、复调小说及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 | 第13-14页 |
第二章:复调小说的主人公 | 第14-16页 |
一、作者刻画的重点 | 第14页 |
二、主人公的思想 | 第14-15页 |
三、复调小说作者意识与主人公意识的关系 | 第15-16页 |
第三章:《罪与罚》和局部独白 | 第16-23页 |
一、共时性叙述手法 | 第16-17页 |
二、作品体裁特点 | 第17-19页 |
三、作品语言特色 | 第19-23页 |
第四章:复调小说理论与狂欢诗学的渊源关系 | 第23-26页 |
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 第23-24页 |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狂欢化传统的接受 | 第24-26页 |
第五章:对复调小说理论的判断与评价 | 第26-30页 |
一、判断与评价 | 第26-28页 |
二、影响与意义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注释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