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19页 |
一 脾与神志的关系 | 第10-11页 |
二 脾虚的理论探讨 | 第11-13页 |
(一) 脾虚的源流概要 | 第11-12页 |
(二) 脾虚的病因病机探讨 | 第12-13页 |
(三) 脾虚是百病之首 | 第13页 |
(四) 脾虚的治法简介 | 第13页 |
三 中医学对老年期痴呆病的认识 | 第13-14页 |
四 脾虚与老年期痴呆病的相关性研究 | 第14-17页 |
(一) 脾虚与老年期痴呆病的相关性 | 第14-16页 |
(二) 脾虚在老年期痴呆病中的病机转化作用 | 第16-17页 |
五 现代医学对老年期痴呆病的认识 | 第17-19页 |
(一) 概念 | 第17页 |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25页 |
一 临床调研 | 第19-20页 |
(一) 病例来源及数量 | 第19页 |
(二) 辩证分型 | 第19页 |
(三) 调研结果:见表1和表2 | 第19-20页 |
(四) 调研结论 | 第20页 |
二 临床试验 | 第20-25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20-21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21-22页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2-23页 |
(四) 治疗方法 | 第23页 |
(五) 观察指标 | 第23页 |
(六) 临床总疗效评定(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痴呆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24页 |
(七) 试验结果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30页 |
(一) 临床调研 | 第25-26页 |
(二) 临床疗效评价 | 第26页 |
(三) 主要药物分析 | 第26-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