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概述 | 第9页 |
|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发展历史 | 第9-11页 |
| ·应用开发与展望 | 第11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1-16页 |
| ·高温固相法 | 第11页 |
| ·电弧法 | 第11-12页 |
| ·微波合成法 | 第12-13页 |
| ·表面扩散法 | 第13页 |
| ·溶胶一凝胶法 | 第13-14页 |
| ·化学共沉淀法 | 第14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14页 |
| ·自蔓延合成法 | 第14-15页 |
| ·低温燃烧合成 | 第15-16页 |
| ·低温燃烧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 ·基质对材料发光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激活离子对材料发光的影响 | 第17页 |
| ·辅助激活离子对材料发光的影响 | 第17-18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8-21页 |
| ·固体发光 | 第18页 |
| ·固体发光过程 | 第18-19页 |
| ·固体发光与晶体内部结构 | 第19-20页 |
| ·稀土离子与激活剂 | 第20-21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模型 | 第21-24页 |
| ·空穴转移模型 | 第22页 |
| ·位型坐标模型 | 第22-23页 |
| ·电子陷阱模型 | 第23-24页 |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4-26页 |
| ·立题依据 | 第24页 |
| ·研究任务 | 第24-25页 |
| ·课题意义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发光材料合成及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 ·实验原料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 ·高温固相法 | 第27页 |
| ·低温燃烧法 | 第27-28页 |
| ·样品测试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低温燃烧法合成工艺参数研究 | 第30-43页 |
| ·热分析 | 第30-31页 |
| ·尿素添加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硼酸添加量对材料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点火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 第34-36页 |
| ·硝酸盐摩尔配比对材料的影响 | 第36-39页 |
| ·反应体积对反应影响的研究 | 第39-40页 |
| ·最佳条件下的产品性能 | 第40-42页 |
| ·物相分析 | 第40页 |
| ·发光粉的表面形貌 | 第40-41页 |
| ·发光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 ·本章结论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发光性能研究 | 第43-52页 |
| ·原料Sr/Al比率对发光影响 | 第43-44页 |
| ·激活剂(EU~(2+))的用量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 ·辅助激活剂Dy~(3+)用量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的辅助激活剂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材料的斯托克位移计算与研究 | 第48-50页 |
| ·本章结论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