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区域农村发展的影响评价--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西峰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 第10-15页 |
| ·水土保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评价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水土保持对区域发展影响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 ·水土保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评价方法 | 第15-19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15-16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6-17页 |
| ·评价方法 | 第17-1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 ·自然概况 | 第21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页 |
|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 第21-25页 |
| ·水土流失特点 | 第22页 |
| ·水土流失危害 | 第22页 |
| ·水土流失成因 | 第22-23页 |
| ·治理现状和治理模式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4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42页 |
| ·评价时间段的选择以及数据收集 | 第26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6-30页 |
| ·指标的标准化 | 第30-34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7页 |
| ·隶属度的计算 | 第37-39页 |
|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评价和结果分析 | 第42-56页 |
| ·建立评价层次结构 | 第42页 |
| ·权重的计算 | 第42-45页 |
| ·层次单排序 | 第42-44页 |
| ·层次总排序 | 第44-45页 |
| ·发展隶属度的计算 | 第45-46页 |
| ·社会发展隶属度的计算 | 第45页 |
| ·经济发展隶属度的计算 | 第45页 |
| ·生态建设发展隶属度的计算 | 第45-46页 |
| ·综合发展隶属度的计算 | 第46页 |
| ·隶属度变化分析 | 第46-53页 |
| ·社会发展隶属度分析 | 第46-48页 |
| ·经济发展隶属度分析 | 第48-50页 |
| ·生态建设发展隶属度分析 | 第50-52页 |
| ·综合发展隶属度分析 | 第52-53页 |
|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 | 第53-54页 |
| ·协调度的计算 | 第53页 |
|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 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