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地震灾后卧龙川金丝猴栖息地恢复指标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绪论第10-2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川金丝猴及其研究概况第10-12页
   ·野生动物生境恢复研究概况第12页
   ·野生动物生境研究方法第12-20页
     ·生境的概念第12-13页
     ·研究方法概述第13-15页
       ·动物生境研究分析方法概述第13-15页
     ·主要方法介绍及评论第15-17页
       ·GIS、遥感第15-16页
       ·主成分分析第16页
       ·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选择指数第16-17页
       ·数量化理论第17页
     ·川金丝猴生境研究考察因子第17-20页
2.卧龙自然保护区概况第20-25页
   ·地理位置第20页
   ·地质地貌第20-21页
   ·气候水文第21页
   ·土壤第21-22页
   ·动物资源第22-23页
   ·植物资源第23-24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4-25页
3.卧龙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恢复指标的确立第25-42页
   ·川金丝猴生境选择机制第25-28页
     ·食物第25-27页
     ·隐蔽条件第27页
     ·气候水文条件第27-28页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指导思想第28-29页
   ·调查因子筛选第29-30页
   ·调查方法第30-31页
   ·数据处理第31-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各指标趋势分析第33-36页
       ·非生物环境因子第35页
       ·生物环境因子第35-36页
       ·干扰因子第36页
     ·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第36-41页
   ·灾后川金丝猴栖息地恢复指标第41-42页
4.卧龙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恢复第42-50页
   ·汶川地震造成的生态影响第42-45页
     ·地震改变土壤物理性质第43-44页
     ·地震可能改变土壤化学性质第44页
     ·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44页
     ·地震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第44-45页
   ·汶川地震对卧龙川金丝猴的影响第45页
   ·灾后川金丝猴栖息地恢复第45-48页
     ·保护途径-自然力恢复为主第46-47页
     ·修复途径-辅以人工措施第47页
     ·重建途径-生态重建第47-48页
   ·其他对策建议第48-50页
     ·加强调查、合理规划第48页
     ·加强迁地保护基地建设第48页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第48页
     ·加强执法宣传力度第48-49页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第49页
     ·生态移民第49-50页
5.卧龙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恢复系统开发第50-57页
   ·灾后卧龙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恢复系统设计第50-51页
     ·建立生境适宜性评价因素集U第50页
     ·单因子评价第50-51页
     ·综合评价第51页
     ·建立评语集V第51页
   ·程序开发第51-54页
     ·系统的基本组成模块第51-53页
     ·系统特点第53页
     ·系统优势第53页
     ·系统安装与运行第53-54页
   ·实例应用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6.结论第57-61页
   ·结论第57-60页
   ·创新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附录第68-69页
导师简介第69-70页
个人简介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敦煌地区迁徙水鸟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洞庭湖区滩地植被特征及其演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