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8-12页 |
(一) 《诸病源候论》文献背景概况 | 第8-9页 |
(二) 《诸病源候论校注》的成绩与不足 | 第9-10页 |
(三) 本文工作目标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本论《诸病源候论校注》商兑及补注 | 第12-53页 |
(一) 词语释义问题 | 第12-22页 |
(二) 古注理解问题 | 第22-24页 |
(三) 文字通假问题 | 第24-25页 |
(四) 异体辨析问题 | 第25-26页 |
(五) 形近字识别问题 | 第26-27页 |
(六) 句读判断问题 | 第27-31页 |
(七) 语言概念问题 | 第31-34页 |
(八) 当注而失注 | 第34-48页 |
(九) 文本校勘问题 | 第48-50页 |
(十) 当校而失校 | 第50-53页 |
第三章 结语 | 第53-55页 |
(一) 校注失误原因探讨 | 第53-54页 |
(二) 古医籍整理工作之我见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