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情感性精神病论文

重性抑郁症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三维结构核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论文词汇缩写中英文对照表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前言第13-20页
 1 影像学在抑郁症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结构核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及不足第14-16页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第16-18页
 2. 研究的目的、创新点及意义第18-20页
   ·目的第18-19页
   ·创新点第19页
   ·意义第19-20页
实验部分第20-61页
 第一部分 脑密度研究——VBM 分析技术的三维核磁共振结构成像第21-39页
  1. 对象与方法第21-29页
   ·研究对象第21-22页
   ·实验流程第22-24页
   ·神经心理学及三维核磁共振结构数据采集处理方法第24-27页
   ·具体试验设计及分组第27-29页
   ·统计分析第29页
  2. 结果第29-33页
   ·抑郁症与健康对照者组间比较第29-32页
   ·性别差异组间比较第32-33页
  3. 分析及讨论第33-39页
   ·抑郁症与健康对照者组间比较第34-36页
   ·性别差异组间结果讨论第36-39页
 第二部分 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纤维连接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第39-61页
  1. 对象与方法第39-43页
   ·研究对象第39页
   ·实验流程第39-40页
   ·DTI 数据采集处理方法第40-41页
   ·具体试验设计及分组第41-43页
   ·统计分析第43页
  2. 结果第43-52页
   ·抑郁症与健康对照组间脑白质完整性差异第44-47页
   ·弥散张量成像对抑郁症性别差异的初步研究第47-48页
   ·抑郁症治疗前后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第48-52页
  3. 分析及讨论第52-61页
   ·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者组间结果讨论第53-55页
   ·弥散张量成像对抑郁症性别差异研究的讨论第55-56页
   ·抑郁症治疗前后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讨论第56-61页
全文总结(结论、局限之处、研究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7页
综述及参考文献第77-80页
附录第80-82页
 1. 在校期间获得奖励第80页
 2. 参加课题情况第80页
 3. 参加会议情况第80-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抑郁症患者静息态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下一篇:AT1R拮抗剂对Alzheimer病动物学习记忆及tau蛋白磷酸化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