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重组人IGFBP-6及其C端抑制PC-3M细胞的生长 | 第13-36页 |
实验材料 | 第13-20页 |
一、菌株 | 第13页 |
二、质粒载体 | 第13页 |
三、细胞株 | 第13页 |
四、引物 | 第13-15页 |
五、工具酶及分子量标准 | 第15页 |
六、主要化学试剂和材料 | 第15页 |
七、培养基 | 第15-16页 |
八、主要溶液配制 | 第16-19页 |
1.超级感受态细胞制备试剂 | 第16页 |
2.质粒的制备及检测用试剂 | 第16-17页 |
3.DNA凝胶电泳主要试剂 | 第17页 |
4.细菌裂解液 | 第17页 |
5.蛋白质分析及检测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6.蛋白质层析用试剂配制 | 第18-19页 |
7.绌胞培养用试剂 | 第19页 |
8.MTT(5mg/ml) | 第19页 |
九、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8页 |
一、重组人IGFBP-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20-27页 |
1.人IGFBP-6及其C端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0-22页 |
2.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22-23页 |
3.蛋白的纯化 | 第23-24页 |
4.蛋白质检测和处理 | 第24-26页 |
5.细胞的培养 | 第26-27页 |
二、IGFBP-6生物活性测定 | 第27页 |
三、IGFBP-6对前列腺癌细胞PC-3M的生长抑制作用 | 第27-28页 |
实验结果 | 第28-34页 |
一、表达载体pET-IGFBP-6及其C端的构建 | 第28-29页 |
二、pET-IGFBP-6及其C端的诱导表达 | 第29-30页 |
1.全菌是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9页 |
2.重组人IGFBP-6及其C端有可溶性表达 | 第29-30页 |
三、重组人IGFBP-6及其C端的纯化 | 第30-32页 |
四、重组人IGFBP-6的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五、重组人IGFBP-6及其C端对PC-3M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二部分:IGFBP-6可进入细胞核内并诱导PC-3M细胞凋亡 | 第36-51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9页 |
一、菌株和细胞株 | 第36页 |
二、质粒 | 第36-37页 |
三、引物 | 第37-38页 |
1.本室保存的pEGFP-C1-IGFBP-6的引物 | 第37页 |
2.构建pEGFP-C1-BP6-nls的引物 | 第37-38页 |
四、主要化学试剂 | 第38页 |
五、主要溶液及培养基配方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一、IGFBP-6在细胞核中的定位分析 | 第39-43页 |
1.构建pEGFP-C1-BP6-nls和pEGFP-C1-BP6-mut质粒 | 第39-41页 |
2.质粒的大量提取(威格拉斯质粒大量提取纯化试剂盒) | 第41-42页 |
3.真核细胞转染 | 第42页 |
4.WesternBlot检测质粒表达 | 第42-43页 |
5.用于观察IGFBP-6在细胞中定位的制片过程 | 第43页 |
二、ANNEXIN V-EGFP和PI双染流式分析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一、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分析 | 第44-47页 |
1.pEGFP-C1-IGFBP-6在细胞中的分布 | 第44-45页 |
2.pEGFP-C1-BP6-nls和pEGFP-C1-BP6-mut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5页 |
3.pEGFP-C1-BP6-mut和pEGFP-C1-BP6-nls的表达鉴定 | 第45-46页 |
4.IGFBP-6的核定位与它的假想核定位序列相关 | 第46-47页 |
二、IGFBP-6可诱导PC-3M细胞发生凋亡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IGFBP家族非IGF依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55-62页 |
一、IGFBP家族介绍 | 第55-57页 |
(一) 结构特点 | 第55-56页 |
(二) 与IGFs的结合位点分析 | 第56页 |
(三) 生物学活性 | 第56-57页 |
1.调节IGFs的内分泌活性 | 第56页 |
2.调节IGF的促细胞生长作用 | 第56-57页 |
二、IGFBPs的非IGF依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57-59页 |
(一) 影响细胞生长 | 第57页 |
(二) 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 第57-58页 |
(三) 刺激凋亡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