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流溪河不同水源涵养林对降水化学的影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引言第16-19页
     ·研究背景第16-19页
   ·森林对水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9-27页
     ·森林水化学循环过程第19-23页
     ·大气沉降和环境酸化对于森林水质的影响第23-26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第26-27页
   ·研究目的意义、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7-3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研究目标第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9页
     ·项目来源第29-30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30-39页
   ·研究区基本情况第30-33页
     ·地理位置第30页
     ·地质地貌第30页
     ·气候特征第30-31页
     ·森林植被第31-33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33页
   ·试验地及试验林分概况第33-35页
   ·研究方法第35-39页
     ·水样采集第35-37页
     ·水质参数的选择和分析化验方法第37页
     ·水质评价第37-38页
     ·计算方法第38页
     ·数据处理及评价标准第38-3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9-99页
   ·大气降水化学第39-44页
     ·大气降水 pH 值的月变化规律第39-40页
     ·降雨的离子平衡和离子含量第40-41页
     ·降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分析第41-44页
   ·不同水源林类型水分传输过程的中水质变化第44-71页
     ·水分在竹林生态系统传递过程中水质的变化第44-58页
     ·水分在阔叶林生态系统传递过程中水质的变化第58-71页
   ·三种森林类型水分传输过程中水质的对比第71-78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电导率(EC)的比较第71-72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硫酸根的比较第72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硝酸根的比较第72-73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总磷的比较第73-74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铵态氮的比较第74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氟的比较第74-75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总硬度的比较第75-76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钾的比较第76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锌的比较第76-77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铜的比较第77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铅的比较第77-78页
     ·水分传输过程中铝的比较第78页
   ·台风暴雨条件下集水区总径流化学元素响应第78-96页
     ·台风暴雨条件下阔叶林集水区总径流的化学元素响应第79-85页
     ·台风暴雨条件下竹林集水区(西集水区)总径流的化学元素响应第85-90页
     ·台风暴雨条件下荔枝林集水区总径流的化学元素响应第90-95页
       ·在台风暴雨条件下荔枝林总径流化学响应第90-94页
       ·荔枝林总径流离子间的相关性第94-95页
     ·台风暴雨条件下三种森林集水区总径流化学元素流失比较第95-96页
   ·三种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的总径流水质综合评价第96-99页
     ·水域功能划分和标准分类第96页
     ·水质参数的选择和水质评价的标准第96页
     ·集水区总径流水质综合评价第96-99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99-103页
   ·结论第99-100页
   ·讨论第100-101页
   ·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覆盖雷竹林土壤生化性质及其变化动态
下一篇:毛白杨PtCaM的克隆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