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国内外农村信贷供给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一) 马克思的金融市场及其运行理论 | 第12-13页 |
(二) 信贷补贴理论 | 第13-14页 |
(三) 农村金融抑制理论 | 第14页 |
(四)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4-16页 |
(五) 国内有关农村信贷问题的研究 | 第16-18页 |
二、中国农村信贷供给的历史与现状 | 第18-29页 |
(一) 中国农村信贷供给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1. 农村信贷体系建立时期(1949 年—1957 年) | 第19-20页 |
2. 农村信贷发展停滞时期(1958 年—1976 年) | 第20页 |
3. 农村信贷恢复发展时期(1977 年—1995 年) | 第20-21页 |
4. 农村信贷机构改革与多元化时期(1996 年至今) | 第21页 |
(二) 中国农村信贷供给的现状 | 第21-29页 |
1. 中国农村正规信贷的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2. 中国农村非正规信贷的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三、农村信贷供给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40页 |
(一) 中国农村信贷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1. 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主体功能弱化 | 第29-31页 |
2. 农村信贷机构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 第31-32页 |
3. 非正规信贷活动隐含较大风险 | 第32-34页 |
(二) 中国农村信贷供给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1. 二元经济是当前中国农村信贷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 | 第34-36页 |
2. 农业自身特性也是制约农村信贷供给的重要原因 | 第36-37页 |
3. 制约农村信贷供给的体制性因素 | 第37-39页 |
4. 人为制度变迁阻碍了农村信贷市场的自然发展 | 第39-40页 |
四、构建新型农村信贷供给体系的总体思路 | 第40-45页 |
(一) 构建新型农村信贷供给体系的原则 | 第40-42页 |
(二) 构建新型农村信贷供给体系的总体思路 | 第42-43页 |
(三) 国外农村信贷发展的经验——格莱珉银行的启示 | 第43-45页 |
五、完善中国农村信贷供给的对策建议 | 第45-57页 |
(一) 因地制宜培育中国农村信贷供给体系 | 第46-47页 |
(二) 建立充分自由竞争的农村信贷供给体系 | 第47-50页 |
(三) 鼓励农村信贷业务创新 | 第50-55页 |
(四) 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 第55页 |
(五) 政策扶持与审慎监管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