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正文 | 第10-54页 |
一、毛泽东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一致性及成因分析 | 第10-24页 |
(一) 对社会主义法律职能认识的一致性 | 第10-12页 |
1、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保护人民和镇压敌人的职能 | 第10-11页 |
2、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 第11-12页 |
(二) 对立法方面认识的一致性 | 第12-16页 |
1、加强立法,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12-14页 |
2、坚持实事求是的立法原则 | 第14-15页 |
3、立法要立足本国,并吸收外国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 | 第15-16页 |
(三) 对司法实践认识的一致性 | 第16-19页 |
1、坚持人人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第16-17页 |
2、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 第17-19页 |
(四) 毛泽东邓小平法治思想一致性的成因分析 | 第19-24页 |
1、共同的理论来源 | 第19-20页 |
2、共同的政治信仰 | 第20-21页 |
3、共同的实践基础 | 第21-24页 |
二、毛泽东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差异性及成因分析 | 第24-40页 |
(一) 对法治地位的认识存在差异 | 第24-30页 |
1、对法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不同 | 第24-25页 |
2、对“法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认识不同 | 第25-30页 |
(二) 对法治功能的认识存在差异 | 第30-32页 |
1、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不同 | 第30-31页 |
2、对法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同 | 第31-32页 |
(三) 对党与法律的关系和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在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 第32-34页 |
1、对党与法律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 | 第32-34页 |
2、对政策与法律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 | 第34页 |
(四) 毛泽东邓小平法治思想差异性的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1、时代背景不同 | 第34-37页 |
2、社会条件不同 | 第37-39页 |
3、思维模式不同 | 第39-40页 |
三、毛泽东邓小平法治思想比较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 第40-54页 |
(一) 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第40-43页 |
1、依法进入国家政权组织,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 | 第41-42页 |
2、坚持依照法定程序提出立法建议,从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和主张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 | 第42页 |
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 第42-43页 |
(二) 加强立法,健全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第43-46页 |
1、推进民主化的立法工作 | 第44-45页 |
2、推进科学化的立法工作 | 第45-46页 |
(三) 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 | 第46-50页 |
1、坚持社会主义 | 第47-48页 |
2、在政治体制上不照搬西方模式 | 第48-50页 |
(四) 发展社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第50-54页 |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第50-51页 |
2、正确处理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