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20页 |
·多酚类物质在烟草中的含量与分布 | 第8-9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 | 第9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合成部位 | 第9页 |
·多酚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及运输 | 第9页 |
·影响烟草中多酚含量的因素 | 第9-10页 |
·遗传基因 | 第9-10页 |
·自然条件 | 第10页 |
·矿质营养 | 第10页 |
·多酚氧化酶活性 | 第10-14页 |
·烟草PPO的酶学特性 | 第11页 |
·理化条件对烟草PPO活性的影响 | 第11-13页 |
·烟草生产各阶段烟叶PPO活性的变化 | 第13-14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第14-16页 |
·对生长的调节作用 | 第15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 | 第15页 |
·多酚类化合物与烟株抗逆性 | 第15-16页 |
·多酚类化合物在生长发育和调制过程中的变化 | 第16-18页 |
·在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 第16页 |
·多酚类化合物在烟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 | 第16-18页 |
·多酚类物质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多酚化合物与烟叶颜色 | 第18页 |
·多酚化合物与烟叶制品的香味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目的意义 | 第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 第20页 |
·供试品种 | 第20页 |
·采收部位 | 第20页 |
·采收标准 | 第20页 |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 第20页 |
·试验设计与调制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设计 | 第20页 |
·调制方法 | 第20-21页 |
·取样方法 | 第2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1-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6页 |
·不同烘烤变黄环境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 第23-24页 |
·不同烘烤变黄环境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24-26页 |
·不用变黄环境对中部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上部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25-26页 |
·不同烘烤变黄环境中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回归分析 | 第26-34页 |
·对变黄环境中多酚氧化酶活性二因素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有效性检验 | 第27-28页 |
·对32h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主效应分析 | 第28-30页 |
·对64h时中部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效应分析 | 第30-32页 |
·对64h时上部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效应分析 | 第32-34页 |
·不同烘烤变黄环境中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回归分析 | 第34-45页 |
·对变黄环境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二因素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有效性检验 | 第34-37页 |
·对中部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效应分析 | 第37-41页 |
·对上部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效应分析 | 第41-45页 |
·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附图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