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保障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一般理论第12-18页
 (一)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来源与诠释第12页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因素及原因剖析第12-14页
  1.股东代表诉讼产生的制度因素第12-13页
  2.股东代表诉讼产生的原因剖析第13-14页
 (三) 股东代表诉讼的比较优势第14-16页
  1.与公司自我矫正机制相比第14-15页
  2.与公共管制相比第15页
  3.与市场相比第15-16页
 (四) 股东代表诉讼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16-18页
二、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保障第18-29页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第18-19页
 (二) 原告的资格约束第19-20页
  1.持续持股第19页
  2.主观善意第19页
  3.持股比例第19-20页
 (三) 诉讼担保第20-21页
 (四) 胜诉原告的费用补偿与败诉原告的责任承担第21-22页
  1.胜诉原告的费用补偿第21-22页
  2.败诉原告的责任承担第22页
 (五) 商业判断原则对股东代表诉讼的制约第22-27页
  1.商业判断原则的意义第22-23页
  2.商业判断原则的构成要件第23-24页
  3.商业判断原则的新进展——法院对公司申请驳回或终止诉讼的审查第24-27页
 (六) 法院对和解的审查第27-28页
  1.法院对和解审查的必要性第27页
  2.法院审查和解协议的标准第27页
  3.对和解协议内容的通知第27-28页
 (七)其他规则第28-29页
  1.诉讼费用第28页
  2.公司诉讼地位的确定第28-29页
三、股东代表诉讼的局限性及价值定位第29-35页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局限性第29-33页
  1.市场的自动抑制作用第29-30页
  2.股东代表诉讼相对于行政监管的不足之处第30页
  3.股东代表诉讼成本巨大第30-31页
  4.股东代表诉讼对管理者的消极影响第31页
  5.股东代表诉讼在我国的有效性第31-33页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价值定位第33-35页
四、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设计第35-44页
 (一) 我国法院对股东代表诉讼案件的审理第35-37页
 (二)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设计第37-44页
  1.前置程序第37-38页
  2.原告的资格约束第38-39页
  3.诉讼费用担保第39页
  4.公司的诉讼地位第39-40页
  5.胜诉原告的费用补偿与败诉原告的责任承担第40-41页
  6.对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是否适用商业判断规则第41页
  7.法院对侵害公司权益、终止代表诉讼及和解协议的审查第41-43页
  8.诉讼费、诉讼时效与多重代表诉讼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诉讼证人制度比较研究
下一篇:论知识产权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实质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