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杂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上的丙烷氧化脱氢反应及杂多金属氧酸盐负载钯多相催化剂上的常压下过氧化氢合成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19页
第一章 综述第19-77页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第19-30页
     ·引言第19页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途径第19-21页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机理第21-23页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研究现状第23页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催化剂简介第23-30页
   (1)钒基催化剂第24-25页
   (2)钼基催化剂第25-28页
   (3)稀土基催化剂第28-29页
   (4)镍基催化剂第29页
   (5)杂多氧酸盐类催化剂第29页
   (6)低温纳米四氧化三钴催化剂第29-30页
   (7)磷酸盐类催化剂第30页
   ·过氧化氢的合成第30-52页
     ·引言第30-32页
     ·目前工业上合成H_2O_2的现状第32-34页
     ·近期H_2O_2合成的研究进展第34-35页
       ·燃料电池方法第34-35页
       ·等离子体方法第35页
       ·超临界CO_2方法第35页
     ·H_2和O_2直接合成H_2O_2第35-52页
       ·催化H_2和O_2直接合成H_2O_2反应中所遇到的难题第36-38页
       ·H_2和O_2直接合成H_2O_2催化剂简介第38-40页
    (1)钯催化剂第38-40页
    (2)Au催化剂和Au-Pd合金催化剂第40页
       ·负载Pd催化剂上影响H_2O_2分解反应的因素第40-42页
       ·负载Pd催化剂上影响H_2O_2加氢反应的因素第42-44页
       ·影响H_2O_2选择性的因素第44-52页
    (一)反应介质的影响第45-46页
    (二)H~+离子的影响第46-47页
    (三)Pd氧化态的影响第47-48页
    (四)卤素离子的影响第48-51页
    (五)催化剂载体的影响第51-52页
   ·杂多化合物简介第52-62页
     ·杂多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第53-56页
       ·一级结构第54-55页
       ·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第55-56页
     ·杂多化合物的性质第56-59页
       ·酸性质第56-57页
       ·氧化还原性质第57-58页
       ·假液相作用第58-59页
     ·杂多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第59-62页
       ·杂多化合物的酸催化作用第60-61页
       ·杂多化合物催化氧化作用第61-62页
   ·论文的构思和目的第62-63页
   ·论文的组成和概要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7页
第二章 杂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上的丙烷氧化脱氢反应第77-109页
   ·引言第77-78页
   ·实验部分第78-87页
     ·原料与试剂第78-79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9-81页
       ·Keggin构型磷钼杂多酸和一钒取代磷钼钒杂多酸的合成第79-80页
       ·Keggin构型杂多酸铯盐的合成第80-81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81-83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81页
       ·低温N_2物理吸附(N_2-Adsorption)第81页
       ·红外光谱(FT-IR)第81页
       ·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第81-82页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82-83页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83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83页
     ·催化反应第83-87页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83-84页
       ·丙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计算方法第84-87页
   ·结果与讨论第87-106页
     ·Cs_xH_(3-x)PMo_(12)O_(40)和Cs_xH_(4-x)PVMo_(11)O_(40)两系列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87-97页
       ·结构特征第87-91页
       ·氧化还原性质和酸性质第91-97页
     ·Cs_xH_(3-x)PMo_(12)O_(40)和Cs_xH_(4-x)PVMo_(11)O_(40)两系列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第97-102页
     ·Cs_xH_(3-x)PMo_(12)O_(40)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酸性质的关联第102-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第三章 Keggin构型磷钨杂多酸铯盐负载金属钯催化剂催化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第109-152页
   ·引言第109-111页
   ·实验部分第111-118页
     ·原料与试剂第111-11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12-114页
       ·Keggin构型磷钨杂多酸的合成第112-113页
       ·Keggin构型磷钨杂多酸铯盐的合成第113-114页
       ·负载型Pd催化剂的制备第114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114-116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114页
       ·低温N_2物理吸附(N_2-Adsorption)第114-115页
       ·红外光谱(FT-IR)第115页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115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115-116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发射光谱第11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116页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第116页
     ·催化反应第116-118页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116-117页
       ·H_2转化率和H_2O_2浓度的计算方法第117-118页
   ·结果与讨论第118-149页
     ·反应前磷钨杂多酸铯盐负载Pd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118-131页
       ·磷钨杂多酸铯盐载体和负载后的1wt%Pd/Cs_xH_(3-x)PW_(12)O_(40)系列催化剂结构特征第118-121页
       ·磷钨杂多酸铯盐载体和负载后的Pd/Cs_xH_(3-x)PW_(12)O_(40)系列催化剂形貌特征第121-128页
       ·1wt%Pd/Cs_xH_(3-x)PW_(12)O_(40)系列催化剂中Pd物种的价态表征第128-129页
       ·磷钨杂多酸铯盐载体和负载后的Pd/Cs_xH_(3-x)PW_(12)O_(40)系列催化剂的酸性质第129-131页
     ·负载Pd催化剂在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第131-141页
       ·不同种类载体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第131-132页
       ·不同种类的杂多金属氧酸盐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第132-133页
       ·铯含量对磷钨杂多酸铯盐负载Pd系列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133-134页
       ·钯负载量对Pd/Cs_(1.5)H_(1.5)PW_(12)O_(40)系列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134-135页
       ·溶剂性质对1 wt%Pd/Cs_(1.5)H_(1.5)PW_(12)O_(40)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135-136页
       ·不同催化剂上的活性累积实验和短时间内催化生成H_2O_2的效率对比第136-140页
       ·1 wt%Pd/Cs_(1.5)H_(1.5)PW_(12)O_(40)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第140-141页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相关物理化学性质的关联第141-142页
     ·1 wt%Pd/Cs_(1.5)H_(1.5)PW_(12)O_(40)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第142-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2页
第四章 结论第152-155页
   ·Keggin构型磷钼杂多酸、磷钨杂多酸及其铯盐和磷钨杂多酸铯盐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第152页
   ·以氧气为氧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反应第152-153页
   ·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过氧化氢反应第153-155页
作者简介第155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55-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天然产物Ypaoamide和Awajanomycin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及碳水化合物在手性配体和高聚物合成中的应用
下一篇: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