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的时域划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6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建筑节能与气候的关联第10-11页
     ·建筑节能的气候适应性第11页
     ·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的“时”“域”特性第11-12页
   ·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时域划分的相关研究第12-23页
     ·季节划分研究现状第12-15页
     ·气候区划研究现状第15-22页
     ·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26页
2 建筑节能季节与时段理论第26-32页
   ·建筑节能季节与时段的提出第26-27页
   ·建筑节能季节与时段的两个层面第27-29页
     ·基于城市层面的建筑节能季节第28页
     ·基于建筑层面的建筑节能时段第28-29页
   ·建筑节能季节与时段划分的有关气象参数第29-31页
     ·空气温度第29页
     ·空气湿度第29-31页
     ·太阳辐射第31页
     ·空气流速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建筑节能季节与时段划分标准第32-55页
   ·现有相关标准与指标第32-36页
     ·暖通空调领域的主要人体热舒适标准第32-34页
     ·气候学领域的主要生物气象指数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热平衡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人体热平衡模型第36-37页
     ·偏热环境下的热平衡模型第37页
     ·偏冷环境下的热平衡模型第37-38页
   ·数值求解与有效实感温度第38-44页
     ·基本变量的描述第38-41页
     ·模型的数值求解第41-44页
   ·有效实感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4-46页
     ·湿度对有效实感温度的影响第44-45页
     ·风速对有效实感温度的影响第45-46页
     ·辐射对有效实感温度的影响第46页
   ·有效实感温度的验证第46-51页
     ·普适性验证第46-50页
     ·广义舒适区间第50-51页
   ·建筑节能季节与时段的划分标准第51-54页
     ·基于舒适的判断参数第51-52页
     ·基于健康的判断参数第52-54页
     ·建筑节能季节与时段的划分标准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建筑节能季节划分第55-69页
   ·概述第55-57页
   ·北京建筑节能季节第57-58页
   ·哈尔滨建筑节能季节第58-59页
   ·乌鲁木齐建筑节能季节第59-61页
   ·西安建筑节能季节第61-62页
   ·昆明建筑节能季节第62-63页
   ·重庆建筑节能季节第63-65页
   ·上海建筑节能季节第65-66页
   ·广州建筑节能季节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5 建筑节能时段划分与建筑节能性能评价第69-80页
   ·划分方法第69-70页
   ·模型建筑的建筑节能时段划分第70-72页
   ·不同节能措施对采暖时段和空调时段的敏感性分析第72-76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第72-74页
     ·窗墙面积比的影响分析第74-75页
     ·遮阳系数的影响分析第75-76页
     ·小结第76页
   ·冷抵御时间系数和热抵御时间系数第76-78页
   ·按建筑节能时段运行对能耗的影响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建筑节能气候区划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第80-112页
   ·建筑节能气候区划的定位与任务第80-81页
     ·建筑节能气候区划的定位第80-81页
     ·建筑节能气候区划的任务第81页
   ·建筑节能气候区划的指标体系第81-92页
     ·指标体系的意义第81-82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82-83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83-84页
     ·一级指标的确定第84-87页
     ·二级指标的确定第87-92页
   ·建筑节能气候区划方法第92-111页
     ·南北区域的划分第95-97页
     ·主成分分析第97-106页
     ·聚类分析第106-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7 建筑节能气候区划的结果及分区评述第112-124页
   ·一级区划分区结果及评述第112-115页
   ·二级区划分区结果及评述第115-123页
     ·被动式太阳房适宜城市第115-116页
     ·空气源热泵适宜城市第116-121页
     ·蒸发冷却适宜城市第121-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24-127页
   ·主要结论第124-125页
   ·主要创新点第125页
   ·展望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5页
附录第135-161页
 A. 建筑节能季节划分结果第135-149页
 B. 一级区划结果第149-161页
 C.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1页
 D.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
下一篇: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生境变化与群落演替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