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 ·超低温保存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 第8-10页 |
| ·超低温保存的概念 | 第8-9页 |
| ·超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 ·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细胞损伤机理 | 第10-14页 |
| ·降温过程中细胞损伤机理 | 第10-13页 |
| ·复温过程中细胞损伤机理 | 第13-14页 |
| ·超低温保存方法分析 | 第14-18页 |
| ·超低温保存方法的两种派别及其分支 | 第14-15页 |
| ·超低温保存方法两派的异同 | 第15-17页 |
| ·两派的相同之处 | 第15页 |
| ·两派的不同之处 | 第15-17页 |
| ·超低温保存方法两派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 ·慢冻法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 ·玻璃化法的优缺点 | 第18页 |
| ·超低温保存冻存前后主要步骤的意义 | 第18-20页 |
| ·材料的选择 | 第18-19页 |
| ·预处理 | 第19页 |
| ·使用冰冻保护剂 | 第19-20页 |
| ·恢复培养 | 第20页 |
| ·保存材料的遗传稳定性 | 第20-21页 |
| ·近年国内外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 ·小结与展望 | 第22-23页 |
| 2 引言 | 第23-24页 |
| 3 二乔刺槐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 | 第24-4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 ·保护剂处理 | 第24页 |
| ·实际降温曲线的获得 | 第24-25页 |
| ·程序化冻存 | 第25页 |
| ·材料化冻 | 第25-26页 |
| ·冷冻材料的恢复培养及植株再生 | 第26页 |
| ·TTC法测细胞活力 | 第26页 |
| ·成活率的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 ·冷槽与样品降温不同步对二乔刺槐愈伤组织活力的影响 | 第27-31页 |
| ·保护剂种类及浸泡时间对愈伤组织活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温度段0℃→-10℃的降温方式对愈伤组织活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温度段-10℃→-40℃的降温方式对愈伤组织活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降温终点温度对愈伤组织活力的影响 | 第34页 |
| ·液氮中保存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暗培养时间对冻后愈伤组织恢复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超低温保存后材料的恢复生长过程 | 第35页 |
| ·植株再生情况 | 第35-3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6-40页 |
| ·程序降温仪实际应用中样品温度与冷槽温度的差异 | 第36-37页 |
| ·控速降温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 第37页 |
| ·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后的恢复生长过程 | 第37-38页 |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47页 |
| 图版与图版说明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