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图像/视频质量评价理论及方法 | 第12-22页 |
·质量评估的标准化小组 | 第12-13页 |
·主观质量评价 | 第13-15页 |
·客观质量评估 | 第15-22页 |
·网络丢包视频的客观质量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贡献 | 第24-26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6-29页 |
2 融入显著运动特征的视觉显著区域检测模型 | 第29-45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网络丢包图像/视频的显著视觉特征分析 | 第30-35页 |
·人眼的选择性视觉注意特性 | 第30-33页 |
·网络丢包损伤视频的视觉特征 | 第33-35页 |
·融入显著运动特征的显著区域检测 | 第35-44页 |
·Itti 的基于视觉注意的自底向上显著区域检测模型 | 第35-37页 |
·HR 生物相关运动检测模型 | 第37-39页 |
·基于HR 运动检测的显著区域检测模型 | 第39-4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网络丢包失真图像和视频质量评价数据库构建 | 第45-57页 |
·引言 | 第45页 |
·原始视频的选取 | 第45-48页 |
·网络丢包失真图像数据库的构建 | 第48-52页 |
·网络丢包失真图像数据集 | 第49-50页 |
·主观质量评价 | 第50-52页 |
·网络丢包失真视频数据库的构建 | 第52-55页 |
·网络丢包失真视频数据集 | 第52-53页 |
·主观质量评价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视觉显著失真的客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57-79页 |
·引言 | 第57-59页 |
·图像的视觉显著失真客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59-72页 |
·视觉注意空间域显著失真的评估方法 | 第59-63页 |
·视线时间转移的显著失真评估方法 | 第63-69页 |
·评测客观质量评估模型的性能指标 | 第69-7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视频的视觉显著失真客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72-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视觉显著性变化的客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79-99页 |
·引言 | 第79-81页 |
·视觉显著性空间域变化的客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81-91页 |
·图像的视觉显著性空间域变化 | 第82-86页 |
·视频的视觉显著性空间域变化 | 第86-91页 |
·受损视频时间域显著性变化的客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91-94页 |
·视觉显著性变化的客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基于视觉显著性网络丢包图像和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模型 | 第99-121页 |
·引言 | 第99页 |
·各种视觉显著性客观质量评估方法的综合比较 | 第99-109页 |
·各评估方法在DI 数据库上的综合比较 | 第99-103页 |
·各评估方法在DV 数据库上的综合比较 | 第103-109页 |
·基于视觉显著性网络丢包图像/视频客观质量评价模型 | 第109-119页 |
·评价方法的单调映射处理 | 第109-114页 |
·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的线性模型构建 | 第114-115页 |
·视觉显著性网络丢包图像客观质量评价模型 | 第115-116页 |
·视觉显著性网络丢包视频客观质量评价模型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21-123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附录 | 第137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7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