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空影响区油气管道的危险性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采空区危险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开采损害预计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采空区油气管道危险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采动地表沉陷破坏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34页 |
·采动地表沉陷破坏类型 | 第15-18页 |
·地表非连续移动变形破坏 | 第15-17页 |
·地表连续移动变形 | 第17页 |
·地表突发性随机灾变破坏 | 第17-18页 |
·影响地表移动变形破坏程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18-33页 |
·地质条件 | 第18-26页 |
·采矿条件 | 第26-29页 |
·时间因素 | 第29-31页 |
·采空区中煤柱稳定性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采空区对油气管道的影响分析 | 第34-44页 |
·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的基本类型划分 | 第34-37页 |
·按开采方法分类 | 第34-35页 |
·按开采深厚比分类 | 第35-36页 |
·按煤矿采空区形成与停采的时间分类 | 第36-37页 |
·油气管道沿线采空区类型 | 第37-39页 |
·采空区地表变形对油气管道变形的影响 | 第39-43页 |
·采空区地表变形与管道变形的关系 | 第39-41页 |
·采空区地表管道允许最大变形量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采空影响区油气管道危险性评价体系 | 第44-61页 |
·地表沉陷危险性评价的理论 | 第44-51页 |
·概率积分法预计理论 | 第44-45页 |
·地表剩余移动变形预计方法 | 第45-48页 |
·煤柱强度理论与判据 | 第48-51页 |
·危险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51-55页 |
·危险性评价指标 | 第51-53页 |
·危险性分级 | 第53-55页 |
·VC++程序设计 | 第55-58页 |
·油气管道及沿线采空区的处置 | 第58-60页 |
·处置原则 | 第58-59页 |
·油气管道及沿线采空区处置方法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工程实例 | 第61-66页 |
·工程概况 | 第61-62页 |
·油气管道危险性评价 | 第62-65页 |
·采空区类型的判定 | 第62页 |
·地表剩余移动变形的预计 | 第62-64页 |
·油气管道危险性判定 | 第64-65页 |
·工程处置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