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4-35页 |
·超分子化学 | 第14-15页 |
·CTV类化合物的概述 | 第15-22页 |
·CTV的结构和性质 | 第16页 |
·CTV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6-20页 |
·CTV类化合物对客体小分子的识别作用 | 第20-22页 |
·穴番类化合物的概述 | 第22-28页 |
·穴番的结构和性质 | 第22-23页 |
·穴番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23-25页 |
·穴番类化合物对客体小分子的识别作用 | 第25-28页 |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8-29页 |
·立题背景 | 第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创新点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第二章 CTV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5-52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36页 |
·CTV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36-41页 |
·2,3,7,8,12,13-六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的合成 | 第36-38页 |
·2,7,12-三乙氧基-3,8,13-三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的合成 | 第38-39页 |
·2,7,12-三丙氧基-3,8,13-三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的合成 | 第39-40页 |
·2,7,12-三羟基-3,8,13-三甲氧基-10,15-二氢-三苯环壬烷的合成 | 第40-41页 |
·紫外和荧光光谱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1-50页 |
·~1HNMR谱图解析 | 第41-44页 |
·CTV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表征 | 第44-47页 |
·CTV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表征 | 第47-49页 |
·取代基团对CTV类化合物产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穴番-E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研究 | 第52-60页 |
·引言 | 第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2-53页 |
·穴番-E的合成方法 | 第53-54页 |
·穴番-E的合成路线 | 第53-54页 |
·穴番-E的实验步骤 | 第5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4-58页 |
·~1HNMR谱图解析 | 第54-56页 |
·穴番-E的紫外光谱表征 | 第56-57页 |
·穴番-E的荧光光谱表征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穴番-E对氯代甲烷的识别作用研究 | 第60-75页 |
·引言 | 第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0-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1-73页 |
·穴番-E和CHCl_3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61-64页 |
·穴番-E和CHCl_3作用的荧光光谱 | 第64-66页 |
·猝灭类型判断和非线性拟合法计算的包合常数 | 第66-70页 |
·二氯甲烷对穴番-E的荧光光谱影响 | 第70-71页 |
·穴番-E和三氯甲烷包合作用的机理探讨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