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广谱抑菌中草药诃子的抑菌活性分析及有效组分的初步分离检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前言第11-24页
 1 化学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第11页
 2 生物农药的开发和研究进展第11-19页
   ·动物源生物农药第12-13页
     ·动物毒素第12页
     ·昆虫内激素第12-13页
     ·昆虫外激素——信息素第13页
   ·植物源生物农药第13-16页
     ·植物源杀虫剂第13-14页
     ·植物源杀菌剂第14-15页
     ·植物源杀病毒剂第15页
     ·植物源灭草剂第15-16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第16页
   ·微生物源生物农药第16-17页
     ·细菌源农药第16-17页
     ·真菌源农药第17页
     ·病毒源农药第17页
   ·抑菌中草药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常见抑菌中草药第17-18页
     ·抑菌中草药的作用原理及活性成分第18页
   ·生物农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8-19页
 3 诃子综述第19-23页
   ·本草考证第19页
   ·诃子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9-21页
     ·三萜酸类第20页
     ·鞣质类第20-21页
     ·氨基酸第21页
     ·酚酸类第21页
   ·诃子中鞣质类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1-22页
     ·皮粉法第22页
     ·高锰酸钾法第22页
   ·诃子研究的前景展望第22-23页
 4 本论文的意义第23-24页
第一章 25 种中草药抑菌活性的筛选第24-29页
 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中草药第24-25页
   ·供试菌株第25页
   ·微生物培养基第25页
   ·仪器设备第25页
 2 试验方法第25-26页
   ·中草药的制备第25-26页
   ·菌悬液的配置第26页
   ·抑菌作用的敏感性测试第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4 讨论第28-29页
第二章 诃子、苦参等中草药对组培污染菌的抑菌作用研究第29-36页
 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中草药第29页
   ·供试菌株第29页
   ·微生物培养基第29-30页
   ·主要仪器第30页
 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中草药水提取物的制备第30页
   ·组培污染菌的分类第30-31页
     ·各污染菌的分离纯化第30页
     ·各污染菌的初步分类第30-31页
     ·牛津杯法测抑菌剂有效浓度第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污染菌的分类第31-33页
     ·酵母菌的区分第31页
     ·细菌的区分第31-32页
     ·霉菌的区分第32-33页
   ·抑菌效果比较第33-34页
   ·不同浓度诃子水提物抑菌强度的比较第34页
 4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诃子水提物对致病菌及农作物病原菌的作用第36-42页
 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中草药第36页
   ·供试菌第36-37页
     ·致病菌第36页
     ·农作物病原菌第36-37页
   ·微生物培养基第37页
   ·主要仪器第37页
 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诃子水提取物的制备第37页
   ·菌种的培养活化第37-38页
   ·诃子水提物对各菌株的抑菌效果第38-39页
     ·牛津杯法第38页
     ·液体倍比稀释法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41页
   ·诃子对六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第39-40页
   ·诃子对农作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第40-41页
 4 讨论第41-42页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诃子组分第42-47页
 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植物材料第42页
   ·主要仪器第42页
   ·试剂与药品第42-43页
 2 实验方法第43页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第43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3页
   ·色谱分析条件第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色谱检测体系建立第43-44页
     ·流动相比例的确定第43-44页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44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44页
   ·溶液稳定性实验第44-45页
   ·诃子的组分第45-46页
 4 讨论第46-47页
第五章 诃子抑菌活性组分分析第47-51页
 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植物材料第47页
   ·供试菌株第47页
   ·微生物培养基第47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47-48页
 2 实验方法第48页
   ·菌种的培养活化第48页
   ·诃子抑菌活性成分的检测第48页
   ·显色及沉淀反应第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50页
   ·诃子的有效组分第48-49页
   ·显色反应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灵芝孢子粉对力竭小鼠抗氧化损伤、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被动吸烟对小白鼠部分器官组织形态学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