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剧人物塑造与身份认同焦虑--作为编剧的策略:反抗或调和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什么是身份认同焦虑 | 第7-8页 |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与身份认同焦虑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不同影视作品表达出的身份认同焦虑 | 第13-23页 |
第一节 中国电影《苹果》(原名《迷失北京》) | 第13-16页 |
(一) 身份的迷失 | 第13-14页 |
(二) 身份的交换 | 第14-15页 |
(三) 身份的拒绝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老大的幸福》 | 第16-21页 |
(一) 身份的固守 | 第17-18页 |
(二) 身份的自豪 | 第18-20页 |
(三) 身份的认同 | 第20-21页 |
第三节 《苹果》与《老大的幸福》人物塑造比较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身份认同焦虑与人物塑造 | 第23-29页 |
第一节 身份认同即冲突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焦虑的具象表达 | 第24-27页 |
第三节 身体作为一种隐喻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作为编剧的策略 | 第29-32页 |
第一节 作为编剧的焦虑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作为编剧的选择——反抗或调和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附录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