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理论研究--以刑事诉讼目的为切入点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上篇 刑事诉讼目的论 | 第10-25页 |
一、 国外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 | 第10-16页 |
(一) 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 | 第10-15页 |
1. 犯罪控制模式 | 第10-12页 |
2. 正当程序模式 | 第12-15页 |
(二) 实体真实主义和正当程序主义 | 第15-16页 |
1. 实体真实主义 | 第15-16页 |
2. 正当程序主义 | 第16页 |
二、 我国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 | 第16-25页 |
(一) 现有刑事诉讼目的学说 | 第16-20页 |
1.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辩证统一论 | 第17-18页 |
2. 刑事诉讼目的层次论 | 第18-19页 |
3. 自由与安全论 | 第19页 |
4. 消解冲突说 | 第19-20页 |
5. 刑事诉讼内外目的论 | 第20页 |
(二) 刑事诉讼目的新论 | 第20-25页 |
1. 纠纷解决 | 第20-21页 |
2. 社会控制 | 第21-22页 |
3. 规范权力 | 第22-25页 |
下篇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 第25-43页 |
一、 当前形势分析 | 第26-30页 |
(一) 司法腐败问题 | 第26-27页 |
(二) 群体性事件 | 第27-28页 |
(三) “维稳” | 第28页 |
(四) 规范权力的方式 | 第28-30页 |
二、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 第30-41页 |
(一) 侦查阶段 | 第31-35页 |
(二) 审判阶段 | 第35-41页 |
三、 结语 | 第41-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