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剩余污泥的产生及其特性 | 第8-12页 |
·污泥来源 | 第8-10页 |
·污泥的理化性质 | 第10-12页 |
·污泥源头消减 | 第12-21页 |
·污泥减量化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污泥减量化工艺 | 第15-20页 |
·污泥减量化可能的负面影响 | 第20-21页 |
·污泥的厌氧水解酸化 | 第21-26页 |
·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机理 | 第21-23页 |
·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及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7-33页 |
·实验用污泥 | 第27页 |
·实验装置 | 第27-29页 |
·超声波破解污泥装置 | 第27-28页 |
·厌氧水解酸化实验装置 | 第28页 |
·污泥减量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碱/超声波破解污泥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厌氧水解酸化的实验方法 | 第30页 |
·测试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VFAs 的测定 | 第30-31页 |
·其它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碱和超声破解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实验 | 第33-47页 |
·破解前后剩余污泥特性变化 | 第33-36页 |
·pH 变化 | 第33-34页 |
·温度变化 | 第34页 |
·SCOD 变化 | 第34-36页 |
·剩余污泥经不同预处理后厌氧水解酸化实验 | 第36-46页 |
·pH10/超声波破解不同时间后调pH6.1 的水解酸化实验 | 第37-40页 |
·pH11/超声30 min 后调不同pH 水解酸化实验 | 第40-43页 |
·pH12/超声30 min 后调不同pH 水解酸化实验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碱和超声波破解污泥酸化后回流减量研究 | 第47-55页 |
·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47-48页 |
·碱/超声波破解条件的选择 | 第47页 |
·厌氧水解酸化条件的选择 | 第47页 |
·污泥减量工艺的主要运行参数 | 第47-48页 |
·实验用水 | 第48页 |
·工艺进出水水质变化 | 第48-51页 |
·进出水COD | 第48-49页 |
·进出水SS | 第49-50页 |
·进出水TP | 第50页 |
·进出水氨氮 | 第50-51页 |
·曝气池运行状况 | 第51-53页 |
·污泥酸化特性 | 第53-54页 |
·污泥减量程度计算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