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1页 |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中国的冥界生死观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汉晋、六朝的冥界观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佛教的冥界观 | 第12-16页 |
第二章 各时期十王信仰具体的内容 | 第16-35页 |
第一节 十王信仰经典 | 第16-27页 |
一、唐代《佛说十王经》 | 第16-19页 |
二、宋代《玉历至宝钞》 | 第19-22页 |
三、清代《广成仪制》中的十王科仪 | 第22-26页 |
四、冥界中的地狱结构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十王图像、造像 | 第27-35页 |
一、敦煌地藏十王图像、造像 | 第27-30页 |
二、太乙救苦天尊十王图像 | 第30-31页 |
三、总结太乙的救赎功能与地藏地狱说的结合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水陆画中的十王信仰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关于水陆画 | 第35页 |
第二节 四川水陆画中的十王信仰 | 第35-42页 |
一、《十殿冥王图》中展现的内容 | 第36-39页 |
二、《太乙救苦天尊十王图》中展现的内容 | 第39-40页 |
三、《十殿冥王图》及《太乙救苦十王图》中表现的十王信仰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十王信仰对现今民俗的重要影响 | 第42-45页 |
第一节 中元法会与七月半鬼节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七七斋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图像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