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页 |
第一章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概述 | 第7-12页 |
第一节 豁免制度与适用除外制度 | 第7-8页 |
第二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特征 | 第8-9页 |
一、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是伴随着反垄断法理论的不断完善而产生的 | 第8页 |
二、反垄断豁免制度所豁免的行业或行为具有垄断性 | 第8-9页 |
三、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是利益冲突的产物 | 第9页 |
四、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必须具有合法性 | 第9页 |
第三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适用对象 | 第9-12页 |
一、特定行业 | 第9-11页 |
二、知识产权 | 第11页 |
三、对外贸易 | 第11页 |
四、特定组织和人员 | 第11-12页 |
五、卡特尔 | 第12页 |
第二章 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诞生 | 第13页 |
第二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以反垄断法的普适性管理为原则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法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政治基础 | 第14-21页 |
一、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法学基础 | 第15-17页 |
二、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 第17-20页 |
三、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政治基础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各国对特定行业豁免的规定 | 第21-25页 |
第一节 美国 | 第21-23页 |
一、美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主要是国会明确宣布的行业豁免 | 第21-22页 |
二、在外资并购方面也有所限制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德国 | 第23-24页 |
一、德国在《反限制竞争法》中直接规定了反垄断豁免的行业 | 第23-24页 |
二、在外商投资方面,对少数敏感行业进行特殊规定 | 第24页 |
第三节 欧盟 | 第24页 |
第四节 日本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中国对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规定 | 第25-30页 |
第一节 我国在《反垄断法》中对适用除外作了原则性规定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对部分垄断协议予以豁免 | 第26页 |
第三节 我国予以豁免的特定行业 | 第26-29页 |
一、电力 | 第27页 |
二、电信 | 第27-28页 |
三、烟草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我国特定行业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具有中国特色 | 第29-30页 |
一、对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是我国产业政策的体现 | 第29页 |
二、对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是我国产业所有权结构决定的 | 第29-30页 |
三、对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控制力 | 第30页 |
四、对特定行业适用反垄断法豁免是我国国资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表现 | 第30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建议 | 第30-40页 |
第一节 以行业豁免看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存在的弊端 | 第31-33页 |
一、缺乏竞争机制,经营效率低下 | 第31-32页 |
二、滥用垄断地位,缺乏有效监管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各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33-35页 |
一、由抽象原则转向具体规则 | 第33页 |
二、由行业豁免转向行为豁免 | 第33-34页 |
三、由一致对外转向国际协作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措施 | 第35-40页 |
一、在实体上健全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 第35-37页 |
二、在程序上进行完善的建议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