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

汽车制动系综合设计与性能模拟软件的开发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1 绪论第11-22页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标第11-15页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现状与原因第11-12页
     ·深入研究的课题目标第12-15页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容和意义第15-16页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技术第16-20页
     ·制动系的设计规范与理论运算方法第16-17页
     ·VC软件开发和界面制作技术第17-18页
     ·数据库技术第18-20页
       ·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第18-19页
       ·Access数据库的优点第19-20页
   ·本文的结构第20-22页
2 车辆制动过程原理与算法分析第22-54页
   ·车辆制动系的构成与软件设计的初步规划第22-25页
     ·软件界面层次的规划第22-24页
     ·界面设计连接变量的推导第24-25页
   ·车辆制动性能设计指标的分析与规划第25-33页
     ·1软件硬性指标的依据第26-27页
     ·软件计算指标的分析第27-31页
       ·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第27-28页
       ·车辆跑偏分析第28-31页
         ·跑偏第28-30页
         ·制造和磨损跑偏第30-31页
     ·适用人群的指标分析第31-33页
       ·完全制动踏板力的设定第31-32页
       ·踏板力增长速度指标分析第32-33页
     ·踏板最大行程指标设计第33页
   ·车辆制动过程的性能算法分析第33-52页
     ·车辆制动第一阶段-反应阶段的设计分析第34页
     ·踏板力的传递与转化的过程分析第34-44页
       ·踏板传动:第34-36页
       ·伺服助力:第36-38页
       ·主缸压强与行程的传递:第38-39页
       ·压强的调节与分配第39-43页
         ·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原理第39-41页
         ·调节装置的计算方法第41-43页
       ·制动器动力-轮缸张开力的形成第43-44页
     ·车辆制动第二阶段-制动前阶段的设计分析第44-46页
     ·车辆制动第三阶段-制动加速阶段的划分与分析第46-50页
       ·制动加速阶段的制动力转化过程与公式第46-49页
       ·制动加速阶段车轮抱死过程分析第49-50页
     ·制动后阶段第50页
     ·制动过程的阶段划分第50-51页
     ·坐标系和制动力增长线的构建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3 制动力工作域的生成方法第54-72页
   ·制动系参数的分类与计算方法第54-59页
     ·软件对固定参数的运算第54-56页
     ·工况参数1:附着系数的分析第56-57页
     ·工况参数2:载荷参数的分析计算第57-59页
   ·各工况制动力的终点的分析计算第59-64页
     ·制动力终点的计算第59-62页
     ·制动力终点在坐标系中的意义第62页
     ·基本点的定义第62-64页
   ·制动力工作域的生成第64-71页
     ·额定载荷下的制动力曲线-Ⅰ类曲线的生成方法第65-67页
       ·曲线的计算机绘制方法第65-67页
       ·各载荷下的Ⅰ曲线的位置关系第67页
     ·额定附着系数下的制动力曲线-Ⅱ线的生成第67-69页
       ·Ⅱ曲线的软件生成方法第67-69页
       ·软件生成Ⅱ曲线的缺点及意义第69页
     ·制动力工作域的生成第69-70页
     ·设定车型制动力工作域的方法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4 制动系设计方案的辅助设计第72-105页
   ·无调控装置制动系的设计方法第72-91页
     ·无调节装置的制动力增长线第73页
     ·无调节装置制动效果的判断条件推导第73-77页
     ·理想制动点的性能算法第77-79页
     ·制动跑偏工况的性能算法第79-85页
     ·制动甩尾的成立条件第85-86页
     ·本节理论的实践应用第86-91页
       ·前后轮系制动器设计比例的重要性第86-89页
       ·根据无调节装置方案计算制动性能的步骤第89-91页
   ·有调控装置制动系工作域制动效果的评估方法第91-99页
     ·有调控装置制动系的制动效果推导第91-94页
     ·有调控装置制动系设计的误区第94-96页
       ·车型适用的工况范围第94-95页
       ·感载比例阀的使用误区第95-96页
     ·软件根据有调节装置方案计算制动性能的步骤第96-99页
       ·软件计算制动性能的步骤第96页
       ·软件默认调节装置使用方法第96-98页
       ·用户修改调节装叠吏用方法第98页
       ·有调节装置车辆调用其它车辆制动系元件设计第98-99页
   ·软件中对制动系设计方案的使用方法第99-104页
     ·制动系软件的安装与新车型的使用第99-103页
     ·软件整车参数调用的开发方法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5 制动器的设计与软件开发第105-114页
   ·制动器主器系数的设计范围第105-109页
     ·制动器作用半径的大小r第106-107页
     ·制动器间隙和主轮缸半径平方比第107页
     ·制动器的能效因数BEF第107-108页
     ·各种制动器元件组态的综合比较第108-109页
   ·软件设计的制动器原则第109-110页
     ·确定主器系数的设计范围第109页
     ·确定制动器的型式第109页
     ·制动器各元件参数的确定第109-110页
   ·制动器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第110-113页
     ·无伺服设计用户使用第112-113页
     ·制动器的数据库调用第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6 伺服系统的设计与软件开发第114-119页
   ·伺服系统的设计原则第114-116页
     ·伺服系统分类与使用第114-115页
     ·真空助力器的选择第115页
     ·助力比的确定第115页
     ·真空助力器参数调用数据库第115-116页
   ·软件设计伺服系统的使用方法第116-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7 VC++6.0开发的关键技术第119-129页
   ·MFC基本主接界面的开发简介第119-121页
   ·主子界面的弹出制作技术第121-126页
   ·用VC实现小型矢量图形系统的开发第126-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8 数据库的生成与调用方法第129-135页
   ·Access 2003建立数据库的方法第129-132页
   ·基于VC平台的数据存取对象(DAO)的方法第132-134页
     ·DAO可访问的数据库第132-133页
     ·DAO编程的方法第133页
     ·数据窗口对象的工作原理第133-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9 总结与展望第135-137页
   ·全文总结第135页
   ·结论与后期研究展望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0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40-141页
附录2 盘式制动器参数数据库第141-142页
附录3 界面调用显示"盘式制动器"数据库的原代码第142-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内气态化学污染物吸附净化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受贿犯罪结果之分层与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