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合法垄断”--兼评我国反垄断法中的相关规定
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本文对合法垄断的界定 | 第13-20页 |
第一节 我国法学界对合法垄断的一般界定 | 第13-15页 |
一、以豁免制度界定合法垄断 | 第13-14页 |
二、以是否追究法律责任界定合法垄断 | 第14页 |
三、以法律是否直接规定界定合法垄断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本文对合法垄断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15-18页 |
一、以合法垄断界定本文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二、合法垄断的两种基本类型 | 第16-17页 |
三、构建本文分析框架的理由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合法垄断的功能 | 第18-20页 |
一、增强反垄断法的适应性 | 第18-19页 |
二、增强反垄断法的确定性 | 第19页 |
三、提高经济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合法垄断概述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合法垄断的产生 | 第20-25页 |
一、垄断的消极效应 | 第20-22页 |
二、垄断的积极效应 | 第22-24页 |
三、垄断积极和消极效应之间的平衡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合法垄断两大类型之间的区别 | 第25-28页 |
一、反垄断法规制方式不同 | 第26页 |
二、规制对象和效力范围不同 | 第26-27页 |
三、发展趋势不同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反垄断法适用豁免制度分析 | 第28-47页 |
第一节 反垄断法适用豁免制度概述 | 第28-33页 |
一、豁免制度的界定 | 第28-30页 |
二、豁免制度的基本适用原则 | 第30-32页 |
三、豁免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具体内容及评述 | 第33-41页 |
一、豁免的构成要件及分析 | 第33-39页 |
二、通过事后审查获得豁免 | 第39-40页 |
三、通过事前审查获得豁免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豁免制度的展望 | 第41-47页 |
一、我国反垄断法对豁免制度的规定 | 第41-44页 |
二、完善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建议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分析 | 第47-65页 |
第一节 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概述 | 第47-53页 |
一、除外制度的界定 | 第47-49页 |
二、除外制度的基本适用原则 | 第49-52页 |
三、除外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具体内容及评述 | 第53-61页 |
一、旨在平衡不平等经济或议价能力的除外 | 第53-55页 |
二、旨在解决信息、交易成本和集体行为问题的除外 | 第55-57页 |
三、旨在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除外 | 第57-59页 |
四、反映特定部门和利益集团的要求的除外 | 第59-61页 |
第三节 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展望 | 第61-65页 |
一、我国对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规定 | 第61-63页 |
二、完善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建议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