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7页 |
一、证券侵权行为与证券侵权诉讼 | 第9-13页 |
(一) 证券侵权行为的含义 | 第9-11页 |
(二) 证券侵权行为的特点 | 第11-12页 |
(三) 证券侵权诉讼的含义与特点 | 第12-13页 |
二、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 第13-17页 |
(一) 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的功能 | 第13-15页 |
(二) 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的价值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证券侵权诉讼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28页 |
一、我国证券侵权诉讼的发展历史 | 第17-21页 |
(一) 第一阶段:排除民事诉讼 | 第17-20页 |
(二) 第二阶段:适用民事诉讼 | 第20-21页 |
二、我国证券侵权诉讼之立法现状 | 第21-28页 |
(一) 实体规范 | 第21-23页 |
(二) 程序规范 | 第23-28页 |
第三章 中外证券侵权诉讼制度比较 | 第28-43页 |
一、证券侵权诉讼的政策目标 | 第28-30页 |
(一) 外国证券侵权诉讼的政策目标 | 第28-29页 |
(二) 我国证券侵权诉讼的政策目标 | 第29-30页 |
二、诉权范围 | 第30-31页 |
(一) 外国证券侵权诉讼的诉权范围 | 第30-31页 |
(二) 我国目前证券侵权诉讼的诉权范围 | 第31页 |
三、前置程序 | 第31-33页 |
(一) 美国证券侵权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31-32页 |
(二) 我国证券侵权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32-33页 |
四、诉讼时效 | 第33-35页 |
(一) 外国证券民事诉讼的时效制度 | 第33-34页 |
(二) 我国目前适用的诉讼时效制度 | 第34-35页 |
五、诉讼方式 | 第35-43页 |
(一) 美国的集团诉讼 | 第35-38页 |
(二) 德国的团体诉讼 | 第38-39页 |
(三) 日本的选定当事人诉讼 | 第39页 |
(四) 中外证券侵权诉讼方式之比较 | 第39-43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43-53页 |
一、确立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一) 保护投资者利益 | 第43页 |
(二) 充分发挥诉讼的社会功能 | 第43页 |
(三) 追求诉讼经济,提高诉讼效率 | 第43-44页 |
(四) 借鉴国外经验必须立足具体国情 | 第44页 |
二、完善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44-53页 |
(一) 逐渐扩大受理范围 | 第44-45页 |
(二) 明确当事人范围 | 第45-46页 |
(三) 逐步取消前置程序 | 第46-47页 |
(四) 确立合理的诉讼时效制度 | 第47-48页 |
(五) 进一步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 | 第48-49页 |
(六) 选择并完善诉讼方式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