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环境行政公共权力合作的合理性

摘要第1-7页
引言第7-10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页
 (二) 研究方法和论述范围第7-8页
 (三) 研究基础及语境描述第8页
 (四) 框架结构及主要观点第8-10页
第一章 基础探究:模式演进与环境行政的回应第10-18页
 第一节 公共行政——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第10-12页
  一、两种视角下的内涵交叠第10-12页
  二、公共权力——一个核心的衔接性论述要素第12页
 第二节 服务行政:当代公共行政的新方向第12-14页
  一、服务行政的缘起与定位第12-13页
  二、服务行政的价值与内涵第13页
  三、破除公共权力的"外墙"第13-14页
 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新思路与环境行政的回应第14-18页
  一、面向服务行政的公共管理第14-16页
  二、环境行政的突围之道第16-18页
第二章 问题视角:对我国现行环境行政公共权力配置运行的分析第18-28页
 第一节 寻找模型:对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种解读第18-20页
  一、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第18页
  二、现行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第18-20页
 第二节 寻找缺陷:对现行环境行政公共权力配置模式和运行机制弊端的论述第20-23页
  一、权力配置模式角度第20-22页
  二、职权运行机制角度第22-23页
  三、小结第23页
 第三节 寻找思路:基于现实基础的"集中抑或分散"再探讨第23-28页
  一、策略选择的两种理路第23-24页
  二、"集中化"体制变革的预期障碍第24-26页
  三、"分散化"体制的可行因素第26页
  四、环境行政公共权力合作:基于现实考量的结果第26-28页
第三章 必要性表达:环境行政公共权力合作的内生需求第28-40页
 第一节 行政公共权力分工与合作的一般原理第28-30页
  一、系统论的合作理念第28页
  二、官僚制意义上的横向分工行进第28-29页
  三、权力博弈基础上的纵向分权第29-30页
  四、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与区域合作第30页
 第二节 以"环境"为中心的合作切入第30-34页
  一、环境系统的整体效应第31-32页
  二、环境要素的多重属性第32页
  三、环境产品的供给困境第32-33页
  四、环境差异的优势互补第33-34页
  五、环境界限的跨域扩展第34页
 第三节 环境行政公共权力合作的意义指向第34-36页
  一、实现环境法律的基本原则第34-35页
  二、弥补现有框架的立法漏洞第35页
  三、满足环境管理的现代要求第35-36页
  四、实现环境服务的正义价值第36页
 第四节 合作体系的概括构建第36-38页
  一、横向合作体系第36-37页
  二、纵向合作体系第37-38页
  三、交叉合作体系第38页
 第五节 多中心治理:一个可供扩展的分析框架第38-40页
第四章 可行性论述:环境行政公共权力合作的实现基础第40-43页
 第一节 可行性理论基础第40-41页
  一、目标统合的思想基础第40页
  二、民主行政的政治基础第40-41页
 第二节 可行性实践论证第41-43页
  一、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第41-42页
  二、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合作第42-43页
结论:从可能到现实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场动物福利立法探析
下一篇:政府环境应急责任研究——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背景下的环境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