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17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7-24页 |
·乳腺钙化概述 | 第17-18页 |
·微钙化概述 | 第18-19页 |
·乳腺实性肿物的常用检查方法及其优缺点 | 第19-21页 |
·目前相对前沿的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新技术 | 第21-22页 |
·常规影像学检查对乳腺微钙化的显示情况 | 第22页 |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出现的背景、原理及优点 | 第22-23页 |
·对微钙化影像学检查的展望 | 第23-24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临床资料 | 第24页 |
·仪器与方法 | 第24-2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5-26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6-32页 |
·乳腺实性肿物的病理结果 | 第26页 |
·超声“萤火虫”成像系统、钼靶 X 线、常规超声微钙化检出比较 | 第26页 |
·三种影像学检查良、恶性肿物微钙化的检出比较 | 第26-27页 |
·肿物的良、恶性与三种影像学检查微钙化形态学分布特点比较 | 第27-28页 |
·三种影像学检查的 BI-RADS 分级 | 第28页 |
·三种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乳腺实性肿物价值比较 | 第28-29页 |
·确定超声“萤火虫”成像系统下单位面积最大微钙化显示数目对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的最佳界限值 | 第29-3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2-36页 |
·病例的选取 | 第32页 |
·超声“萤火虫”成像系统对微钙化检出的价值 | 第32-33页 |
·乳腺实性肿物微钙化的形态学分析 | 第33页 |
·乳腺实性肿物 BI-RADS 的研究 | 第33页 |
·微钙化 N/S 对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界限值的确定 | 第33-34页 |
·钙化亮度与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页 |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附图 | 第42-4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