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混凝土材料断裂力学研究 | 第11-13页 |
·断裂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2页 |
·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的区别 | 第12页 |
·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RPC及碎石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RPC的力学特性 | 第14页 |
·掺钢纤维的RPC增韧机理 | 第14-15页 |
·RPC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混凝土所用碎石概况 | 第16-18页 |
·含碎石混凝土断裂性能研究 | 第18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混凝土断裂力学基础 | 第21-29页 |
·混凝土断裂特性 | 第21-23页 |
·混凝土受力破坏机理 | 第21-22页 |
·裂纹分类 | 第22-23页 |
·混凝土断裂模型及断裂准则 | 第23-29页 |
·缝端微裂纹区模型 | 第23-24页 |
·虚拟裂纹模型(Fictitious Crack Model) | 第24-25页 |
·钝裂纹带模型(Blunt Crack-zone Model) | 第25-26页 |
·双参数断裂模型(Two-parameter Fracture Model) | 第26-27页 |
·双K断裂准则 | 第27-29页 |
3 基于混凝土断裂模型的断裂参数研究 | 第29-37页 |
·引言 | 第29页 |
·混凝土断裂能的测试计算方法及原理 | 第29-32页 |
·混凝土断裂能的定义 | 第29-30页 |
·混凝土断裂能的试验方法 | 第30页 |
·混凝土断裂能的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原理 | 第32-33页 |
·断裂韧度K_(IC) | 第32页 |
·应力强度因子K_I与K_(IC)的区别与联系 | 第32-33页 |
·混凝土断裂韧度K_(IC)的计算方法 | 第33页 |
·参数模型断裂参数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 第33-37页 |
·双参数模型裂纹扩展描述 | 第34页 |
·等效裂纹长度的确定方法 | 第34-35页 |
·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_(IC)~S的确定方法 | 第35-36页 |
·裂纹尖端临界张开位移的确定方法 | 第36-37页 |
4 碎石RPC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 第37-53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9页 |
·水泥 | 第37页 |
·硅粉 | 第37-38页 |
·石英砂 | 第38-39页 |
·减水剂 | 第39页 |
·钢纤维 | 第39页 |
·碎石 | 第39页 |
·试验方案 | 第39-43页 |
·试验配合比 | 第39-40页 |
·试件尺寸及制备 | 第40-41页 |
·试验概况 | 第41-43页 |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果 | 第43-53页 |
·试验数据分析处理 | 第44-45页 |
·试验计算结果 | 第45-53页 |
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65页 |
·碎石RPC断裂性能对比研究 | 第53-57页 |
·断裂特征 | 第53页 |
·碎石含量变化对碎石RPC断裂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RPC断裂性能研究 | 第57-58页 |
·断裂特征及试验情况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页 |
·RPC与碎石RPC断裂性能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影响RPC和碎石RPC等效裂纹长度的因素分析 | 第59-61页 |
·碎石对裂纹长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水灰比和水胶比的影响 | 第60页 |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0页 |
·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试验结果误差分析 | 第61-65页 |
·试验条件及试验操作的影响 | 第61-62页 |
·断裂能误差分析 | 第62-65页 |
6 软件模拟与试验对比分析 | 第65-79页 |
·边界元方法简介 | 第65页 |
·FRANC3D简介 | 第65-67页 |
·FRANC3D分析 | 第67-76页 |
·FRANC3D建模 | 第67-68页 |
·裂纹扩展模拟 | 第68-69页 |
·结果分析 | 第69-76页 |
·参数尺寸效应分析 | 第76-79页 |
7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79-83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9-80页 |
·研究展望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8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