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4-17页 |
·严重的环境污染敲响世人警钟 | 第14-16页 |
·建筑业已成为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大户 | 第16页 |
·建筑施工阶段绿色设计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18-21页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结构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 | 第21-34页 |
·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 | 第21-27页 |
·绿色建筑的起源和历史 | 第21-22页 |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设计方法 | 第22-23页 |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 第22-23页 |
2. 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 第23页 |
·国际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1. 欧美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2. 亚洲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对策 | 第26-27页 |
3.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 | 第27-34页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其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1. 清单列表法 | 第27-28页 |
2. 生命周期分析法 | 第28页 |
·国际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析 | 第28-32页 |
·国内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其发展 | 第32-34页 |
第三章 LEED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 | 第34-49页 |
·LEED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 | 第34-41页 |
·LEED 概述 | 第34-37页 |
·LEED 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37-39页 |
·LEED 实例分析 | 第39-41页 |
·建筑施工阶段 LEED 的相关控制要求 | 第41-46页 |
·LEED 对建筑施工阶段的总体要求 | 第41-42页 |
·LEED 对建筑施工阶段水土流失的控制要求 | 第42-43页 |
·LEED 对建筑施工阶段废弃物的管理和再利用要求 | 第43-45页 |
·LEED 对建筑施工阶段影响生态环境的控制要求 | 第45-46页 |
·LEED 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比较 | 第46-49页 |
·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LEED 本土化及其意义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建筑施工产业环境影响研究 | 第49-55页 |
·建筑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2页 |
·我国建筑施工产业现状及其环境影响特点 | 第52-55页 |
·我国建筑施工产业现状 | 第52-53页 |
·我国建筑施工产业环境影响特点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分析报告 | 第55-70页 |
·合肥市建筑施工产业污染现状研究 | 第55-57页 |
·合肥市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 | 第55-56页 |
1. 合肥市地理环境 | 第55页 |
2. 合肥市气候特征 | 第55-56页 |
·合肥市施工业现状 | 第56-57页 |
1. 合肥市气候环境对绿色施工的影响 | 第56-57页 |
2. 合肥市施工产业发展状况 | 第57页 |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施工调研 | 第57-70页 |
·项目概况 | 第58-59页 |
·施工现场调研及现状分析 | 第59-70页 |
1. 扬尘污染 | 第59-63页 |
2. 施工废弃物污染 | 第63-67页 |
3. 水土流失 | 第67-70页 |
第六章 LEED 绿色施工技术及推广对策 | 第70-93页 |
·可行性技术措施 | 第70-90页 |
·LEED 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第70-72页 |
·LEED 施工阶段控制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 | 第72-88页 |
·LEED 施工阶段对于废弃物的管理和再利用 | 第88-90页 |
·绿色施工推广对策 | 第90-93页 |
结语和展望 | 第93-94页 |
附录一: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附录二:公开发表论文 | 第96-98页 |